中国食品网

难忘那年的元宵节

   2016-02-18 中国食品网4185
核心提示: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随然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我还记忆犹新。那是1989年元霄节的前几天,那时我是我村一组的组长,我和二组组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随然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我还记忆犹新。那是1989年元霄节的前几天,那时我是我村一组的组长,我和二组组长姚引群,协商元宵节村里打算如何庆祝的话题。几个在场合的村民说,要热闹就热闹得大些,叫咱村也在周围村出出名,这想法和我们两个组长的想法不谋而合。
 
       发动闹热闹时,我们两个组长心里还没有底,总认为村里人文化低,没有什么文艺细胞,不好组织。但在高音喇叭上一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积极性很高。我们把以前参加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包括姑娘时在娘家参加过宣传队的人员组合到一块,在村十字路口,先预演跑旱船、抬花轿、踩高跷节目。那时,改革开放没几年,人们娱乐活动贫乏,人都有爱表现自己的一面,看到预演,都问热闹要我吗?我们两个组长只好说:“多多益善,求之不得……”我们正月十一开始发动,到正月十四预演,仅仅才四天,就组织了300多人的文艺大军。闹元宵的节目有:舞狮、舞龙、旱船、高跷、扭秧歌、扫六害、独生户、超生户、抬花轿等节目二十多个。规摸之大、节目之多、时间之短,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元宵节那天,我们300多人的文艺大军,浩浩荡荡,向东镇镇政府集结参赛。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人手执横幅,上写:“南街村社火文艺演出队”,威风锣鼓队二十多人紧跟其后,他们头裹黄巾、服装金黄、腰缠红带、彪悍有力;锣鼓铿锵、震耳欲聋,不时变换队形、变换节奏。围观群众、人山人海,不时传来人们的阵阵喝彩声。“扫六害”节目组过来了,他们扮演得角色是:吸毒贩毒,嫖娼卖淫,拐卖人口。几个反面人物,由面目严肃、手握钢枪的“公安人员”押解,这些人口中唸唸有词:火车头,冒黑烟,正好赶上583;给了小孩一块糖、还给了小孩二分洋,扫除“六害”显高潮,吓得我也不得了。一身红装,脚穿绣花鞋的淫妇说:“小小年纪还不大,野汉子挨下一扑塌”。“独生户”和“超生户”的表演,格外精彩,引人入胜。父亲头戴礼帽,眼着墨镜,西装革履;母亲描眉画眼、肩披长发,夫妻二人皆由男扮,他俩手拉手,跳着欢快的舞蹈,时而亲吻,时而搂抱;着装时髦的独生女孩,唱着欢乐的儿歌。“超生户”母亲垢头污面,脸着黑墨,肚揣包袱,佯装怀胎,带领一群衣衫褴镂,叽叽喳喳,走在正月初二“探娘家”的道路上。孩童们你说要吃糖,他说要尿尿,忙得妈妈顾了这个,招呼不了那个。和独生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滑稽幽默,引得观众驻足围看,不时引来众人的哈哈大笑。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腰鼓队”过来了,他们组成百人方块,由南街学校初中生出演,头戴军帽,身着校服,腰挎花鼓,脚踏节奏的鼓点,手法错落有至,煞是引人注目。节目的最后是秧歌队,也是百人方块组成,由村里青壮年妇女构成,她们面目清秀,一体红装,迈着有节奏的步伐,手执彩扇,在优美旋律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煞是好看。
 
        南街村闹元宵节目,丰富多彩,题材新颖,紧跟时代脉搏,演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引起十里八村的仿效,整体节目影响了周围几个县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