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国饮食文化史》出版侧记

   2015-07-14 中国新闻出版网1213
核心提示:  一部书稿,历经20余年的编辑出版之路,陈年没有使其腐朽,反经层层淬炼而历久弥香。《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一部由中

  一部书稿,历经20余年的编辑出版之路,陈年没有使其腐朽,反经层层淬炼而历久弥香。《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一部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专著,该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于2015年2月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该书由著名饮食文化学者赵荣光主编,汇集全国20多位饮食文化专家学者,编辑出版历经20余年完成。

  责编:从青春到暮年的编辑路

  酒醇因陈年,梅香自苦寒。

  一部作品的出版需要有好的选题,而一个好选题成就一部好书,离不开编辑的精心打磨。

  《中国饮食文化史》的成书源于1991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大会的组织者李士靖(现已90岁高龄)多次拿起日本学者中山时子撰写的《中国饮食文化》给与会嘉宾看,他倡导、激励中国学者早日写出自己原创的饮食文化著作。

  李老是著作的倡导者,该书的责任编辑马静则是一个自始至终的践行者。马静是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一个典型的学者型编辑。她的编辑生涯,操刀过报纸、年鉴、辞书等诸多类型的出版物,还给辞书编辑培训班的学员讲授编辑实务课。也就在1991年,《中国饮食文化史》列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选题计划,并商定由饮食文化专家赵荣光担任主编、马静担任责任编辑。就这样,这部书稿从此踏上了20年漫长的坎坷之路;就这样,马静陪伴这部书稿从青年至暮年。

  春去秋来,寒过暑至,书稿终于完成。但这部严肃的学术著作,面临市场大潮的强烈冲击,于是有了书稿被下马过继(1999年丛书出版计划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停止,书稿转至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四处化缘、书稿辗转回归的辛酸往事。在该书出版的存灭之际,是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拨助的“救命口粮”使其延活。直到2012年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该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才告别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的窘境。这笔资金不但全面盘活了该书的出版,更使出版方得以全面铺开精品图书制作的编辑出版流程。

  一部作品的选题,编辑的慧眼很重要;一部书稿,编辑的打磨与锤炼更重要。20余年,十卷本书册,编辑对书稿的字斟句酌穷尽心血。长安街上灯火阑珊,编辑们刚刚送走一个紧张工作的夜晚,又在迎接着一个奋力拼搏的黎明。核实文献、消灭差错、润饰辞采、爬梳提炼学术观点,马静对笔下的书稿不厌其烦,这种案头的编辑加工整理工作在当下或许鲜有编辑执着。

  作者:书斋青灯下集腋成裘

  《中国饮食文化史》以“中国饮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理论观点为基础,按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北、京津10个饮食文化圈的分法,将全书分为十卷。全书虽以地域饮食文化分类,但“贯穿一条鲜明的人文思想主线”,“五谷为养”“医食同源”“尚和”“天人合一”“尊老”的观点串于其间。

  书中涉及的地域空间幅员辽阔,而我国学者撰写饮食文化史著作尚属首次,故可借鉴之资料寥寥。作者的写作无前人成熟资料可供参考,只能从大量文献故旧中梳理甄选可用信息,再加之以学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于心,下笔落纸成文。

  该书作者之一姚伟钧,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他早年师承国学大家张舜徽,研修历史文献学。十年磨一剑,他的书稿从初稿到出版一晃就是20余年,其间更是几易其稿。作为一部学术作品,在缺少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作者集腋成裘,浮白载笔。称其为“孤愤之书”或许言过其实,但也实为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在没有任何物质支持的前提下,成书的动力就是兴趣与坚守,是念念不忘的初心。一个历史学者就这样选择不计酬劳与得失,在书斋的青灯之下、冷板凳上,一坐几十年。

  多年坚守,能见证图书的出版是一份告慰,而对于出版之前就已驾鹤西去的作者,却是一份遗憾。

  专家:编辑要有创意更要有良知

  以古籍善本为依据,逐字核查书稿,匡正书稿的遗漏之处;以辞书的编纂方法编辑该书,对各卷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由专人进行53项专项检查……该书的编辑人员在图书编纂上耗费的心力不胜枚举。正因如此,才凸显出该书的编辑含量,才使得该书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饮食文化的血脉。一位出版大家曾对马静说,在以码洋论英雄的今天,很少有像你们这样做书的了。

  三联书店前总经理、总编辑、出版人董秀玉有50年的编辑经历,当她看到该书后再一次提及编辑功夫、编辑含量和编辑精神。她表示,编辑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这些年社会上对编辑工作的重视越来越不够。历史与文化通过编辑玉成好书,让其流传后世。而当下出版事业飞速发展,一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一切要求快速,一般图书在编辑加工上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这套书的作者和编辑,能做到今天这样非常了不起。编辑不仅要有学术创意,还需要有良知和心血。”董秀玉表示。她还建议出版方,该书应不断修订,作成一个真正的经典,实现从传播效益到利润回报的双重价值。

  对于当下出版界的唯码洋论、唯经济效益论、以市场畅销论英雄,《中国饮食文化史》走的是一条精品出版的筚路蓝缕之路。出版物是精神文化和商品经济交织的产物,编辑的认真严谨与精益求精,铸就一部学术著作的诞生,并实现该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