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新母鸡病的诊治

   2011-11-14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967
    新母鸡病是我地区蛋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条件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生于刚开产的鸡群。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笼养与平养鸡群均有发生,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

  该病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症状  病鸡往往突然死亡,死亡多发生在下半夜3~4点。在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内白天检查不出病鸡,但在第2天早晨可见鸡死在笼中或栅栏内。死鸡冠髯呈紫色,泄殖腔外翻,体况良好。

  2.慢性症状  病鸡肌肉神经麻痹瘫痪。将病鸡拿出笼外,排出较多黄绿色稀粪,产出软壳蛋或沙壳蛋,病鸡有皮肤干燥,眼晴下陷等脱水表现,饲养1~3天投服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后有80%的病鸡能够康复,但也有部分鸡死亡。鸡群发病严重时全群产蛋率下降10%以上,如与其他病混合感染则产蛋下降幅度更大。

  二、发病原因

  1.肉毒梭菌毒素的影响 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霉变饲料、畜禽粪便等自然界中。肉毒梭菌毒素在碱性环境中毒性可能被胰蛋白酶激活和增强,被胃肠道吸收后作用于外周神经肌接头、植物神经末梢以及颅脑神经核,阻止乙酰胆碱释放,导致肌肉麻痹。

  2.营养不足 母鸡开产后由于生理生殖性能的改变,内分泌机能发生变化,特别是钙磷、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消耗较多,体质相对比较脆弱。

  3.呼吸性碱中毒 鸡群靠呼吸排热的同时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流失,导致体内pH值上升,引起碱中毒。

  4.血液粘稠度增高 鸡舍夜间熄灯后鸡群仍继续排尿散热,血液中水分减少而粘稠,血容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三、防治措施

  1.由于该病是一种条件病,因此夏秋季节在饮水中加入抗热应激的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加强通风,午夜开灯1小时左右,增加鸡群的采食饮水量,及时挑出病鸡,可减少鸡群的发病死亡率。

  2.净化鸡场环境,减少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污染。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饲料,防止肉毒梭菌毒素给鸡群造成危害。

  3.针对新母鸡生理生殖机能的特点,鸡群开产后至产蛋高峰这一阶段进行调整饲养,保证饲料中的能量、蛋白、钙磷、维生素等能满足鸡群生产的需要。

  4.鸡群一旦发病,为排除肉毒梭菌毒素可内服5%葡萄糖水、氨基维他等促进毒素排出体外。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控制肉毒梭菌的繁殖。使用胃肠粘膜修复剂,修复损伤的胃肠粘膜。

  5.控制饲料中碳酸氢钠的使用量,不得超过千分之一,以防诱发本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