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扎根基层搞科研 坚守初心护粮安

   2023-07-04 甘肃日报4480
  近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清水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清水县挂牌成立,该研究院由省农科院小麦所和清水县政府共同发起,是省农科院小麦所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省农科院小麦所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的10名党员均为科研骨干,始终坚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条锈病的持久控制研究。多年来,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不断夯实基层建设,坚持党建与科研融合,形成了以党建促科研、以科研促创新、以创新促人才、以人才促发展、以发展促转化的良性循环模式。
 
  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正确价值标杆,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上,持续开展学习传承和弘扬周祥椿先进事迹,执着攻关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为小麦育种事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小麦育种本身是一项周期漫长的工程,发掘优异基因,平均需要搜集上万份资源,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是可想而知的。与优异基因相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硕果累累的背后,是研究室成员日积月累的辛勤付出。
 
  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培育高产高效优质小麦新品种,打造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助力产业带动乡村振兴。面对甘肃小麦种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该支部坚持四个面向,扎实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白斌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实现了兰天132抗条锈基因的聚合,为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郭莹扎实开展抗病、优质新基因的解析与应用,为解析兰天小麦基因背景情况提供了基础;
 
  鲁清林、张文涛等育成了兰天30号、兰天36号、兰天42号、兰天45号等一批株型紧凑的矮秆品种,增产潜力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特别是兰天36号,2020年、2022年在徽县和清水县平均亩产620.88公斤和714.25公斤;兰天47号690.87公斤、兰天43号627.60公斤,均超当地小麦历史产量。
 
  目前,兰天系列小麦品种推广面积占全省冬小麦面积的38%,不仅为有效控制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保障黄淮麦区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全体党员按照自身实际,每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以上,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育成冬小麦新品种5个。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冬小麦研究室党支部全体党员将忠诚履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以土地为家,用一颗赤子之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新的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