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以安为先 透视美国食品安全

   2008-11-07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8820

    美国消费者从超市里购买的袋装蔬菜、切片水果和鱼类等,拿回家后无需再做清洁处理,这些环节都已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了。来自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会选择散装蔬菜、肉类等回家自行加工,人们外出吃饭的开支占美国全部食品支出的一半。将食品加工过程主要置于家庭之外,这种生活方式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美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有诸多政府部门,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构成了美国食品安全网。FDA在其中担负主要责任,美国市场上销售的80%、年价值4170亿美元的国产和进口食品的安全都由该机构负责。

    尽管美国食品安全状况令人称道,但近年来,美国也多次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据FDA的统计,2006年,美国先后发生花生酱污染和毒菠菜事件,导致至少150多人住院治疗,3人死亡。2007年,美国加州肉品商联合食品公司和泰森鲜肉品公司先后发生牛肉被大肠杆菌污染的事件,使50多人住院治疗。今年2月,美国再爆牛肉污染丑闻,6月又发生西红柿遭沙门氏菌感染事件,蔓延至美国的16个州,感染者达160余人。

    FDA的官员麦克尔·荷登告诉记者,即使最好的食品安全体系也无法百分之百地避免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新的食品资源、生产和销售方式的发展,新的可致病病原体的出现,进口食品的大量增加,都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新挑战。为了跟上变化的步伐,美国卫生和人力资源部于去年底推出《食品保护计划》,其核心是通过“预防第一、有效干预和快速反应”,在“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为食品安全把关。

    预防是防止出现食品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增强生产企业的责任感,使其成为食品安全的利益攸关方。FDA与种植者、生产者、推销商、零售商、饭店以及进口商之间密切互动,企业也都乐意与FDA和其他监管部门合作,不仅舍得在食品安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而且会主动召回某些自认为不合格的产品。因为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导致声誉受损,将把公司引向破产边缘。两年前的“毒菠菜”事件就令美国的菠菜种植业遭到沉重打击,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随后都禁止从美国进口菠菜。

    有效干预是通过对食品在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重点检测,一旦发现问题或蛛丝马迹,就采取行动进行干预,并确认被污染食品是意外事故还是有意为之。例如,运用快速污染检测技术对可能含有致命病原体的食品进行检测。据统计,目前已知的、可致人生病的食源性病原体有200多种,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还有众多潜在的化学污染物和金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与这些病原体有关的病人数量稳步上升。2002年,美国曾发生细菌污染婴儿奶粉事件,一些先天不足或免疫系统有缺陷的新生儿因此生病住院。FDA认为,只有依靠日益发展的科技才能发现这些新的病原体,新的检测技术可以将检测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分钟。

    由于预防和干预不可能百分之百有效,快速反应就必不可少。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快速锁定问题源头,召回问题食品,将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及潜在的经济损失最小化;二是向公众提供及时、有用、简单易懂的信息,不仅明确说明哪些食品不能吃,更要告诉消费者哪些食品可以吃,以免在消费者中造成不知吃什么的恐慌。与此同时,FDA和其他监管部门还鼓励消费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生食或加工不足等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品,增加水果和新鲜蔬菜的摄入。据统计,美国水果和蔬菜人均消费量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近40%。(人民网华盛顿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