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8亿人面临生死之忧 国际粮食救援行动全线告急

   2008-05-04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3060

    日益高涨的全球粮食价格,正在威胁8.54亿人口的生存问题。粮食的政治和社会属性,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全球粮价暴涨正在带来灾难。

    4月3日至4日,在拉美国家海地的莱凯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造成5人死亡和20多人受伤。原因是每天不足2美元的生活费,无法抵御粮价翻倍带来的冲击。有些贫民甚至以泥土面包果腹。

    4月6日,埃及民众也因面包等食品涨价进行了抗议,造成了7人死亡和50多人受伤。同时在布基纳法索、毛里塔尼亚、印度尼西亚和秘鲁等地,也发生过因粮价高涨而引发的抗议活动。

    无论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粮农组织(FAO),还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在近期发布报告,警告因粮价高涨引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引发全球的社会危机、甚至是全球性的动荡。

    世界银行于4月9日发布的报告——《上涨的食品价格:政策选择与世界银行的反应》——显示,在2008年2月前的36个月,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全球粮价总体上涨了83%。

    这让另一个现实变得更加残酷:全球仍然有8.54亿的人口,正在忍受饥饿或者缺乏营养。这个数据并没有夸张。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专访时,WFP中国总代表韦安夏说,这个数字基本上是恒定的。

    “这些贫困人口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南亚、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目前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只能保证今天能否吃饱,把孩子送到学校和存款那是他们永远的奢望。”

    7年减贫效果被破坏

    4月2日,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召开前,世界银行总裁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当一部分人在担心他们的汽油箱能否填满时,也有一部分人在担心他们的肚子能否填满。

    世界银行掌握的数据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需要拿出75%的资金,用来购买价格日益高涨的粮食。

    在10日之后的国际货币和金融组织会议(IMBC)上,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

    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说,粮食问题不仅仅是人权问题,还会引起贸易间的不平衡。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会出现可怕的后果。

    其中,受粮食价格影响最大的国家是津巴布韦、厄立特里亚、海地、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日尔、塞内加尔等。

    这些国家粮食主要依赖进口,当粮食价格上涨,国家没有足够的外汇去购买,所以政府不得不提高了粮食价格。这引起了工薪低的中下层阶级人士的强烈抗议和不满,各地开始纷纷因食品价格爆发了暴乱。

    4月13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他将批准一项1000万美元的、针对海地的食品援助计划。就在佐利克表态的前一日,因控制粮价不力,引发社会动荡,海地总理普雷瓦尔遭国会弹劾下台。

    根据佐利克的援助计划表,其他一些受粮价上涨冲击严重的国家,世行也将增加资金支持的力度。

    佐利克还在世行的大会上建议,全球各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应该将其拥有的3万亿美元资金拨出1%,即300亿美元,用于在非洲的投资,以促进非洲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世界银行4月9日的报告称,粮价高涨带来的后果是,破坏了过去5到10年的减贫成果。比如,在也门,因为去年小麦的价格翻了一番,1998~2005年取得的全部减贫成果,可能都被吞噬掉。

    谁引发了粮价暴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粮食价格高涨?

    FAO驻华代表张中军,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食品的需求更多,造成生产增速低于需求的增速。

    另外,一些国家用谷物生产生物燃料,也消耗了粮食作物。比如,美国正在用玉米生产乙醇。而当农民们发现,生产生物燃料作物比普通作物更赚钱,便开始减少耕种农作物而转向生物燃料作物。

    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对《环球财经》记者说,这十年来,粮价和其他食品一直都是上涨的,只是由于近期几个因素叠加,导致了本次粮食价格的暴涨。

    还有一些粮食出口国,比如澳大利亚和一些中欧国家,遭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也导致粮食减产。而石油和能源价格的高企,也在影响食品生产的整个价值链,带动了其他领域的价格增长。

    再就是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影响。投资人看哪个价格高可以获利就往哪投,最后造成了一部分资源饱和,一部分资源紧缺。

    世界银行总裁佐利克表示,贸易是降低食品价格的关键。当前是打破全球贸易谈判僵局的最佳时机,否则僵局将永难打破。全球需要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开放的贸易体系”,这将会鼓励发展中国家农民扩大生产。

    IMF首席经济学家西蒙,在4月9日的《世界经济展望》发布会上说,对食品和能源价格,采取更开放的贸易政策,可以减少全球的压力。

    然而,有些国家为了保持国内食品的平衡和供给,仍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不仅使一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受到威胁,也使得全球的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对贫困国家的救援行动的难度加大。

    救援机构资金短缺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全球最大的救援机构——不仅面临着购买粮食难的危机,更严重的是,由于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危机。

    这个机构今年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本来有一部分人买得起粮食,可以基本喂饱家里人,但由于食品和燃料价格涨价,他们买不起了。价格把他们推向了饥饿的边缘。这使得WFP的资金更为紧张。

    按预算,去年WFP计划在2008年为78个国家和地区的7300万人提供援助,预算是29亿美元。

    但自去年6月以来,粮食采购成本上升了55%。2月底,WFP评估的预算是34亿美元,将面临5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而且这缺口还不包括为任何突发事件提供紧急援助所需的资金。

    3月20日,WFP给各国政府发出了紧急倡议信,希望各援助国政府能够慷慨解囊,在原计划援助的基础上追加资金。而随着食品和燃料价格不断上升,WFP面临的资金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4月14日,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与布雷顿森林机构、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共同举行的高级别特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粮价飞涨已导致WFP维持其援助项目的经费从5亿美元上升到7亿5000万美元,而且资金缺口还会日益增长。

    WFP中国总代表韦安夏对《环球财经》记者说,造成目前资金紧张的原因有几种,一是食品价格和食品运费非常昂贵,需要粮食援助的贫困人口大多是在偏远地区,像一些有枪战的危险地区,还需要采取空投的方式,比如苏丹,这大大增加了成本。

    再就是受美元贬值的影响。美国一直是WFP最大的资助国。还有就是受WFP的历史因素决定的。自 WFP成立以来,其主要工作是如何平衡粮食供给,把粮食充足地区的粮食运到粮食缺乏地区,其他事情不需过多的考虑。

    另一个现实的原因是,WFP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政府的援助,只有拿到援助国的资金后才能买食品。如果援助国没提供资金,就算知道粮食不断上涨,他们也无法在粮食低的时候买进。

    不过,韦安夏向《环球财经》表示,WFP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战略,并将指定更多更好的计划,比如,要想办法在粮食低的时候买进等等。

    这是一场持久战

    韦安夏对《环球财经》透露,WFP将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资金短缺和粮食危机。比如,在援助的内容上,在尊重当地人饮食习惯前提下,如果他们同意,可把品种昂贵的产品换成另外一个价格低廉品种而有营养的产品。

    援助机构还将尽量去临近地点采购,一可减少运费外,二可以帮助当地市场和当地人民进行再生产。再就是更加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关注市场、天气气象、食品进出口政策,对食品价格进行预测。

    在过去,WFP对粮食和燃料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去年的频率升级为每月一次,现在已经升级到每周一次。

    同时,WFP还在完善粮灾预警机制。比如,在今年年初,WFP为援助受旱灾威胁的阿富汗,发出了7800万美元募捐呼吁,并已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同时,为帮助贫困人口战胜粮食危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组织也纷纷响应,敦促发达国家帮助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实现5亿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目标。

    最近,世界银行集团已经宣布,将在2009年把对非洲的农业贷款从4.5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同时还打算增加和解决短期需要的资金支持,扩大和改善安全网计划的覆盖面等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采取了积极的相应措施。总裁施特劳斯·卡恩4月10日在华盛顿新闻发布会说,为了帮助解决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国际货币组织决定为贫困地区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为受到粮价上涨冲击的贫困国家提供协助。

    而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和社区自行生产所需粮食的,联合国粮农业组织已在世界130个国家,开展了2500多个小型项目。

    显然,战役已在全球范围内打响,敌人就是引发粮食危机的各种因素。

    世界银行4月9日发布的报告说,2008年和2009年粮食作物的价格预期将会居高不下,之后开始下降,但是2015年之前,大部分粮食作物的价格,都可能保持在2004年的价格水平之上。

    一场持久战刚刚打响。

    辅文

    中国:从受援国到援助国

    中国商务部有关人士向《环球财经》透露,中国今年已对一些国家进行了食品援助,但数据和有关资料目前不便透露。

    4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教授,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时说,中国粮食储量近4年连年增长,2003年快速增长,2004年增长有重大转机,2007年增加了1亿斤,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增长点。

    然而,改革开放前,中国有将近2亿多人口处于贫困饥饿中。在2006年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受援助国。

        第三大食品援助国

    WFP从1979年开始对中国实施无偿粮食援助项目,共向中国提供了380万吨的粮食,为中国捐助的物资价值共10亿美元,有3000万贫困的人口受到了援助,援助项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2005年底,由于中国已经实现粮食自给,根据中国政府和WFP达成的协议,WFP结束了对中国长达26年的粮食援助。

    从2006年起,中国还从国际粮食援助的受援国成为援助国。当年,中国还成为继美国和欧盟后世界第三大食品捐助国。

    其实,在接受WFP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中国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外提供了一定的粮食援助,帮助受援国克服饥饿危机、消除贫困、发展生产。

    WFP中国总代表韦安夏对《环球财经》说,中国通过WFP对海外援助始于1996年。到目前为止总共给WFP资助了1700万美元现金,主要是用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地区的援助。最近的一次捐助是在2007年底,中国通过WFP,对埃塞俄比亚的艾滋病患者提供了25万美元的资金援助。

    除了为WFP项目提供配套资金外,中国政府还每年为世界各地的援助行动提供常规捐款。自1950年以来,中国总共向10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

        有多种援助方式

    中国还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如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大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朝鲜火车爆炸、印尼地震、菲律宾强台风等,为受援国缓解灾情、重建家园。

    除了对自然灾害的受害国进行援助外,中国还重视与其他国家加强人力资源的合作。

    自2005年起,中国向缅甸、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派遣148名志愿者,进行为期半年至1年的汉语教学、体育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农业技术等公益服务。同时,迄今已有8.6万多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及管理和技术人才来华参加了培训和研修。

    在非洲地区,中国还将在2007~2009年3年内,为非洲援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前往该地区进行指导,以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

    另外,在中国政府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无条件地减免了部分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债务。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对非洲、亚洲、加勒比和南太地区的49个国家,免除到期债务374笔。

    在2007年中国政府与WFP合作战略研讨会上,中国政府表示,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没有得到解决。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的援外规模还比较有限,只能进行尽力而为的帮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