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国恐惧远远比中国进口产品的恐惧更可怕?

   2007-08-01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8790

 
    上周,为了防止由有毒食品引起的肌肉麻痹症,即波特淋菌(香肠)中毒,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敦促人们丢弃90余种有毒产品,由此新一轮的食品恐慌再度席卷美国。从辣味番茄酱,咸牛肉马铃薯泥到狗粮,这些遭丢弃的食品都产自Casetleberry食品公司的工厂。

    据报道,现已发现四例波特淋菌中毒事件。四名中毒者都食用了Castleberry公司佐治亚厂生产的辣番茄沙司热狗,目前有毒食品的召回仍在进行,范围已经扩大到加拿大境内。

    Castleberry隶属于北美最负盛誉的海产食品公司BumbleBeeFoods,而非中国公司,虽然中国被认为是大量有毒食品和致命产品的发源地。

    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的被召回食品已经不胜枚举:3月,福特汽车公司得知柴油型卡车使用新的2008SuperDuty后会出现排气管着火现象后召回了肯塔基厂制造的这款发动机;6月,由于怀疑被E型大肠杆菌感染,加州属联合食品公司召回了75,000磅绞细牛肉制品;7月,SaraLee公司怀疑面包中含有金属屑,开始召回密西西比面包坊烘焙的多种全麦面包。

    但是无论食品恐惧还是召回,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似乎是来自中国的产品。与中国有关的劣质轮胎、牙膏、宠物食品、海鲜和玩具成为新闻焦点,封面故事、社论以及电视节目都在不厌其烦地强调中国的“低标准”生产模式如何威胁了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所谓世界工厂实际上是个“骗局”,而且还为如何杜绝与中国有关的产品提供了方法。闪烁的中国经济之星开始陨落,必然有其原因。

    恐惧是个卖点。作为一种回报,中国产品的恐惧还有一个让人感觉不错的潜台词:美国产品的质量无可比拟。但如果中国走捷径与美国以低价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政府的行政手段也加强了民众对中国商品的恐惧感。一旦对产品的恐惧达到高峰,美国政府即迅速成立内阁级别的专门小组,为确保进口食品和其他产品的安全出谋划策。在这种自欺欺人的决策模式下,Castleberry和联合食品公司这样的本土企业根本不曾造成威胁,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仅仅来自外来产品。

    尽管美国否认这一行动是针对中国的,但同一天议会质量规制听证会发表的公告却是关于美国从中国进口急遽上升所产生的问题的。

    从中国进口产品大量增加才是所有问题的实质所在,令人殚精竭虑的不是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恐惧,而是对中国的恐惧。这种陈腐的重商主义的思想怕的就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会引起美国进口的迅速增长。

    去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几乎是五年前的三倍,达到是2280亿美元,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则为550亿美元。但是Cato研究所的调查表明,美国国民收入和支出中国际份额所占的比例从来没有达到过今天这样的高度。2006年,美国通过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取得的收入占GDP的15.6%,达到历史最高纪录。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从190亿美元增长到55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4%。

    尽管关于中国发展的争论总是伴随着对人民币的低估问题,但1994年中国实行人民币固定汇率之后美国制造业的实际产量却增长了50%。虽然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已经令那种("不合标准")的中国产品如何令美国人失业的诡辩论调软弱无力,中国的贸易也仅能为美国年均裁员的1%负责。Cato认为:在美国,相较于每年因技术进步和随之而来的生产力提高所造成的1500万失业人口而言,由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产生的失业人口最高不超过150,000人。

    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就业市场比美国付出的代价更高。一项由大联资产管理公司在纽约的研究表明,虽然美国的制造业工人数量从1995到2002年减少了11%,中国的制造业工人减少了15%。

    无论如何,中国向美国进口产品所替代的是亚洲其他国家的产品,而非美国本土的产品。而且制造业已经不再是美国经济的基础,作为全球经济转型的一部分,制造业将开始削减其生产能力。

    但另外一方面,正当合理解释无法立足,恐惧和担忧却似乎很有发展的市场。这也是为何一家植根于犹他的健康食品公司发行新商标并以“非中国货”为广告进行闪电式促销的原因。一名《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指出,除了对外直接投资之外,所有的外贸记录都表明中国是向美国输送受污染产品的最主要来源。虽然美国拒绝食品进口的先例是丹麦帖错标签的糖果,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和墨西哥的被美国“拒绝运输食品”已经超过了中国。

    而中国何以成为吹毛求疵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是在为自己的成就买单。

    想忽视那些排外主义甚至有些民族主义的对华攻击并非易事。产自美国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由公司承担责任。但是一旦发现产品与中国有任何联系,甚至只是在中国制造的美国公司的产品,都要由国家来承担所有相关的责任。这和一个公司对质量控制不负责任一般无二。

    保护主义者需要一个广为接受的口号。盲目排外者却要找一个替罪羔羊。中国就是保守主义和排外主义利益攸关的婚姻的产物。在涉及制造业时中国是明显的目标,中国要像个经济成功的广告男孩,为全能的美国经济欢欣鼓舞。而涉及到服务业时,中印的角色如出一辙,随着外部采购业务的发展,西方来访者的恐惧和种族主义得以发泄,而印度人则成为了随叫随到的中心工人。

    排外主义是现在美国产品恐慌的关键所在。如果不加制止,一味煽动,排外主义有脱离全球化进程的趋势。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把自身前途赌在全球化上的形势下。这种恐惧一旦失控,要远远比中国产生的恐惧可怕得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