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示范村之一的长沙镇齐圣村就有这样一位村支书,他叫熊尚兵,上个世纪90年代就是“百万富翁”,但他选择回村当村支书,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种植猕猴桃、柑橘等,逐渐脱贫致富。
如何脱贫致富?熊尚兵在村里实施了精准扶贫,实施“配股到户、参股入社、按股分红、脱贫转股、滚动使用”。即:以村为单位组建产业合作社,村内所有农户以承包土地折价入股加入产业合作社。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投入需要,组织入社农户开展现金入股,贫困农户在承包土地入股的基础上,将财政性扶贫资金以股本金的方式安排到合作社,合作社按每个贫困户2000—5000元的标准配股到贫困农户;村内农户(贫困户)在年终收益分配时按照土地折价入股、现金入股(贫困户按扶贫资金配股)分红。
该村还运用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与现代农业,包括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进村等。
目前,像齐圣村一样,开县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已经有30多个贫困村的农产品进入电商销售平台进行销售。
开栏语>
日前召开的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提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啃下“硬骨头”。
今天起,重庆晨报将推出《扶贫攻坚进行时》专栏,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集中力量抓发展、促增收、保民生方面的重要举措,以及在扶贫开发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典型事迹和人物,进行重点报道。重庆晨报记者 任明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