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入世后如何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2002-07-26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15890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WTO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入世后,中国经济将在更宽的领域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下,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日益发展的时代,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为产品的质量、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等方面。由此可见,入世后,在重点抓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诚信第一的意识,以诚取胜。

  一、以抓标准化生产为主题,从生产、流通、加工入手,全方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竞争胜败在乎产品质量,而质量的好坏又取决于产品“标准”的高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很难进入国内外市场,正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所谓农业标准化,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采收、包装、储存运输等诸多环节。因此,在生产中,我们必须从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全程抓“标准化”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高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的质量,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具体应做到:   

  1、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等诸多挑战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挑战。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先进农业技术,其作用的发挥最终都要依赖农民,农民在科技普及中居于主体地位。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掌握高水平的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严重妨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中国农民缺少的不是土地,而是知识。各级政府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必须在培训方式和方法方面有所创新,在广大农村广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不断拓宽农民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让更多的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种田科学水平。

  在抓农民科技素质培训的同时,在生产中还应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欧美和日本等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优良,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关键原因就是他们在作物播种、生产管理、产品加工乃至包装等环节都采用了标准化的管理技术。日本的农民种瓜,用什么品种,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收,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也正由于日本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较高,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很强,市场价格很高,一般相当于我国同类非“标准”产品价格的10倍左右。目前,我国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工作也已经起步,渐成规模。山东省苍山县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为了使地产蔬菜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搭上国际市场的“直通车”,县里建立健全了农产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按照产地环保质量、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三达标”的要求,建立了50万亩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县已经有40%的蔬菜产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各类蔬菜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0%。2001年全县各类蔬菜创汇4000万美元。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已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学会采用标准化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不懂“标准化”为何意。对此,各级农业部门要抓紧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从生产农产品的源头抓起,确保产品质量。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作业水平。农产品产后的管理、加工、包装是农业标准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加工、包装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多样化和标准化的需求日益增强,产品包装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心理。多年来,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农产品包装十分简陋,粮食用编织袋,水果用柳条筐或纸箱,一装就是几十斤,蔬菜则基本没有包装。这种简单的包装方式,不但运输不便,还常常造成烂果烂菜现象,大幅度降低了农产品采后及贮存期的品质、外观性状和新鲜度。在我国,水果、蔬菜等对新鲜度要求很高的农产品,成熟采收后,绝大多数由农户各自贮在家中,不分等级,完全没有保鲜措施,根本无标准可言。而在日本,成熟后的苹果从田间运送到批发市场,批发商再进行分级筛选,粘贴商标,达到入库存储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这种先进而严格的产后标准化质量管理,使果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其口味与新鲜度几乎没有两样。这正是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哀,富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这外,标准化的产品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卫生指标等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加工产品的规格、性状、营养含量及卫生指标等都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减弱。日前,国家计委正式启动了一批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大豆深加工、稻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等。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立项的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企业应该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3、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标准化农产品流通。

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尚未大力普及和推广应用之前,各级政府有必要出台一批地方强制性标准,限制有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进而刺激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已开始试行部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农产品将被拒绝上市销售。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6月27日召开了北京市实施“肉菜放心工程”通报座谈会,会议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通报了北京即将实施的“肉菜放心工程”,即对于进入北京市批发、集贸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供应,符合标准的肉菜方可进入北京市场。

  与北京市场相似,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开始实施准入制度,批发市场装备一套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行严格检验,不合格产品禁止入内。此外,从今年5月起,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水果、蔬菜实行“身份证”管理,保证出口果蔬产品的安全卫生。

  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是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符合WTO贸易规则的。今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必将会带动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迅猛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大力倡导诚信意识,用诚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受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保障与执行不力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信用缺失,信用秩序恶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公害,在广大农村,这种现象更为常见。不遵守订单合同,因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而毁约;不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则,在生产中施用过量的化肥、农药;上缴合同产品以次充好等等现象比比皆是。近两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猛增,2001年全国进口大豆1500万吨,严重冲击了国内大豆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美国大豆含油率高,存在价格优势外,与其大豆经营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不无关系。由于美国企业信用良好,降低了用户的交易成本,产品的竞争力自然随之增强。相比之下,我国的一些企业诚信观念淡薄,信用度较差,而一旦出现产品信用危机,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转机。

  良好的信用首先来自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都要树立起诚信是资源,诚信是生产力,诚信是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的观念,用诚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辽宁省农业厅种植业处 侯艳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