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绿色壁垒封杀优势产业

   2002-07-12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9630
绿色壁垒封杀优势产业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人们对我国基本农产品将要受到的冲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对于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的加工、出口却普遍认为前景光明。然而,入世后这些农产品出口所遭遇的技术封锁,不仅令许多业内人士始料不及,而且为我们的优势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近,记者在东南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调查采访时了解到,作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这里的许多生产、加工和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绿色壁垒,表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入世后虽有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大门敞开门槛未降 出口锐减苦不堪言   

  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农业外贸企业纷纷磨拳擦掌,立志大干一番。然而,仅仅几个月时间,他们却发现当初的梦想在发达国家一个接一个无情的“绿色”壁垒打击下,变得支离破碎,不但企业出口量锐减,有的面对技术封锁更是无可奈何,经营陷入了进退两难、无法应对的地步。   

  山东省安丘市一家有自营出口权的蔬菜加工企业,去年蔬菜加工产品出口曾达到了2000吨左右。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主要进口国检测标准的提高,产品外销变得越来越难。今年1~3月,这家企业的产品基本没能出口外销,生产也停滞不前;另一家以大葱、洋葱出口为主的食品公司,从1998年开展出口业务以来,年出口量最高时达2460吨,今年初,这家企业的加工产品先后有6件、30吨被日方查出农药残留超标,导致企业出口量锐减。今年前两个月,这家公司的蔬菜外销量只有100吨,而且主要产品还是从南方药残较少的生产基地收购来的。   

   潍坊市是我国禽肉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去年全市的出口总量达到8.5万吨,创汇1.7亿美元。然而,由于主要进口国加强了对我国出口畜产品的技术封锁力度,导致今年1—2月全市的禽肉外销量大幅下跌,只出口了9000吨,其中冻鸡出口只有230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000吨,创汇额也下降了760万美元。   

  山东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省,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去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高达44.7亿美元。然而入世之后,出口产品屡被退货的现实,却给了这个出口大省当头一棒。省外贸厅副厅长阎兆万说,加入世贸组织前,山东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很少被退货,并且一直利用价格优势稳定占领着国际市场。本来我们以为随着入世后国外关税壁垒的打破,山东的农产品出口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但没想到遭遇了更加严格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继日本查出了我们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欧盟国家也出于食品安全原因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进行封关,仅此一项就使山东省的8万农户和加工出口企业大幅减收。   

  据介绍,今年1月欧盟停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后,给山东全省的外贸出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欧盟宣布停止进口后,不仅使这个省的畜牧、水产等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大幅度下滑,而且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的封关,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检验标准的提高,增加了全省动物源性食品出口的难度。尽管欧盟封关仅仅几个月时间,却造成了全省相关出口产品的大量积压,由于出口产品所针对的消费市场不同,退货商品在国内难以找到销路,使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据有关统计表明,山东省仅兔肉一项,库存积压量就达2500吨,欧盟封关直接影响全省出口创汇高达3亿美元。

  在农产品生产质量、加工水平较高的浙江省,入世后同样遇到了类似的尴尬局面。在杭州市萧山区,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经营红红火火的蔬菜出口加工厂,今年以来同样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封锁,100多家企业的出口产品在接受进口国的标准检测时只有3家顺利过关,而且产品还是以速冻和腌渍菜为主;在温州,一家集捕捞、水产加工、出口于一体,年产量6500吨、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面对欧盟的技术封锁也是一筹莫展。浙江省外贸厅对外贸易管理处副处长陈志成告诉记者,浙江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对象的农产品出口大省,去年全省出口创汇29.6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主要进口国绿色壁垒的设立,出口农产品遇到了重重障碍,如日本加强了对浙江香菇的检测力度,韩国强化了对水产品金属残留的检验标准,西方国家则对浙江绿茶的检验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欧盟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封关,使浙江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减少创汇额1亿美元。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敞开了,但门槛却不降反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过去许多进口国对我们的出口产品采取的是抽检办法,现在却变成了批批检,而且检测标准和手段也大大提高,如韩国对我国进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一项,最高时检测指标有200多项,他们根据国内市场及贸易保护的需要,随时增减检测的技术指标,从而使我国的出口农产品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价格优势失去光彩 质量缺陷屡遭红灯   

  我们的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频遭绿色壁垒的现状,引起了许多农业干部、外贸出口企业相关人士的反思,特别是在鲁、苏、浙等农产品出口大省,更是引起了较大震动。他们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一直具有比较优势,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有明显的价格空间。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贸易保护日益多样化,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向我们“亮红灯”的主要借口,出口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卫生标准则成了我们的致命伤。   

  蔬菜出口重要基地之一的山东省安丘市,由于对农户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缺乏过硬的制约手段,入世后产品出口屡遇“红灯”,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利益严重受损。就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这个市先后有19种农产品被日方检测出农药、肥料残留超标。诸城市外贸集团是我国肉鸡出口的骨干企业,年出口创汇1.08亿美元,技术领先,设备先进,加工品种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多年享誉国际市场的企业,入世后同样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困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盛林说,尽管外商对我们的加工技术、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提不出任何问题,但随着检测手段及标准的提高,由饲养环节带来的药残超标等问题还是成了外商拒绝通关的理由,给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一定困难。   

  山东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出口农产品生产仍然沿用传统生产方式,标准不严,农民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许多农产品生产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约束,有的种蔬菜时大量使用禁用农药、肥料,有的养殖畜禽时添加激素,而生产水产品的则时常喂食各种药物,致使出口产品不仅存有化肥、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有的甚至还有安全隐患。寿光市副市长马金涛指出,虽然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有成本低、价格廉的比较优势,但被规模小、技术差、产品质量低等劣势抵消了,实际上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在逐渐下降。   

  打铁还得自身硬。业内人士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已经表明,决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是价格,而是质量。尽管入世后国外加大了技术封锁的力度,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有时到了苛刻的地步,这其中虽然也有贸易保护的因素,但毕竟我们的农产品内在品质和安全标准不过硬,被人家查出了问题、揪住了“辫子”。因此,只有尽快实现农产品生产质量、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建设,才能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真正变为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   

  实施标准化战略 力挽出口难局面   

  在沿海出口大省采访时发现,下苦功、动真劲,从源头开始抓出口产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山东省农业厅干部杨鲁勇说,过去抓质量往往只重视产后和加工过程,而原料生产环节的好多措施却临时应付,如养殖的肉鸡都是用添加剂和药物催起来的,只是在出栏前才停用。但停药后好多鸡都无精打采,站都站不起来。其实,能糊弄一时,难糊弄一世,随着进口国检测标准和手段的提高,我们许多出口产品都现了原形。看来,尽快实现从地头到餐桌、从原料生产到最终产品的一体化管理,强化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和监督检验,已是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由之路。   

  令人欣喜的是,一场被称为我国农业又一次革命的标准化建设,目前正在东部沿海的一些出口大省蓬勃兴起。   

  江苏省从今年开始,已在全省掀起了以健全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创汇农业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热潮,他们建立起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监督检测网络,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质检机构,并制定政策将监督检测前移到生产基地、车间工厂。这个省的盐城市围绕特色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开展了以推行规范化生产、建设高标准基地、促进加工企业实现生产达标为主的标准化建设,并引进了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作为执行标准。至今,这个市已制定了160多个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有36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绿色标志使用权,10家龙头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系列认证,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在山东,以蔬菜生产扬名全国的寿光市,从去年开始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全国一流的县级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在乡镇建立了19处农产品速测室,基本覆盖了全市。同时,他们还建立健全了农副产品检测的规章制度,制定了以标准化建设为考核内容、质量建设与当地干部奖惩直接挂钩的政策措施,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建设是农业国际化的唯一出路,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必由之路。如今,这一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寿光蔬菜“第二次革命”的举措,正在全市范围的蔬菜、林果、畜牧养殖等领域广泛展开。   在浙江杭州,市委、市政府从年初开始,就决定新增投资1500万元,以改良品种、改善设施、提高质量为宗旨,在全市扶持建设33个种植、养殖基地,并且每年还将拨出500万元专款,用于标准化体系建设,力争在2~3年内,使全市的七大类农产品基本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