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FAO:水产养殖发展与管理:状况、问题及前景

   2002-04-06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10370
渔业委员会

水产养殖小组委员会

第一届会议

2002年4月18-22日,中国北京

水产养殖发展与管理:状况、问题及前景

概 要

1. 水产养殖1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它对扶贫、粮食安全及创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高度评价。决定在渔业委员会下设水产养殖小组委员会反映了粮农组织各成员国政府对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视。但很自然也发现某些形式的生产活动不具有可持续性并造成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这种不和谐状况说明有必要对有关行业可持续性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力求确保水产养殖行业向人类做出正当合理的贡献。本文将对生产趋势(根据粮农组织统计数字)进行分析,对主要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就提高水产养殖对减少贫困、改善粮食安全状况、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增加国家创收的前景与挑战进行探讨。

本文的范围

2. 本文向小组委员会提供了(1)根据粮农组织水产养殖统计数据作出的全球水产养殖生产趋势简要综述及(2)围绕水产养殖发展与该行业未来前景若干主要问题的信息。本文还探讨了粮农组织各成员国政府在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就粮农组织如何帮助各成员国政府迎接这些挑战向小组委员会征询意见和建议。

全球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趋势

3. 水产养殖是急需的优质动物蛋白质的重要国内来源,价格往往可以为社会较贫穷阶层接受。它同时也是就业、现金收入和外汇的重要来源,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生产总量的90%以上。若加以切实结合,水产养殖还可以成为农村发展的低风险切入点,并对内陆和沿海地区都具有多种功用。

4. 1999年共生产了4277万吨价值535.6亿美元的水产品(包括植物),其中一半以上为有鳍鱼2。1999年水产品生产(不含水生植物)为3331万吨,价值478.7亿美元。全球养殖的水生生物品种有200多种,这样大的数量反映出养殖品种的范围很广,应用的生产系统也多种多样。

5. 1999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中一半以上(54.7%)来自于沿海海水和咸水养殖,其余部分(45.3%)来自淡水养殖。淡水养殖生产以有鳍鱼为主(98.0%)。在咸水养殖中,高价值的甲壳类和有鳍鱼在水产养殖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分别为56.2%和35.7%),而软体类和水生植物占海水养殖产量的主要部分(分别为46.6%和44.4%)。

6. 养殖的有鳍鱼中前五位均为鲤科鱼,占全球有鳍鱼水产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此类滤食性品种的年增长百分率明显下降,原因是肉食性有鳍鱼一般比滤食性或杂食性鱼市场价值高。尽管肉食性鱼在重量上只占全球有鳍鱼生产总量的12.7%,但1999年它们却占总生产价值的34.7%。

7. 海水及咸水虾继续占甲壳类水产养殖的主要部分,1999年3个对虾品种占虾养殖总产量的82%以上。尽管斑节对虾从重量上在1999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中只排名第13位,但从价值上却排名第一。从年增长百分率衡量,虾的生产在过去10年中的增速与前20年出现的两位数增速(如20世纪70年代末的24%)相比大大减缓(平均6%)。

8. 全球软体类生产在1999年达1千万吨,且该领域一直在稳步增长,70年代年平均增长百分率为5.5%,80年代为7.4%,90年代为12.1%。

9. 1999年水生植物养殖产量达940万吨,增长相对稳定,1970至1999年间年均8.2%。

10. 从全球食用鱼品供给方面看(即根据有鳍鱼和贝类生产的总活重计,不含水生植物),1999年水产养殖行业为人类直接食用共生产了3331万吨养殖水产品,而捕捞渔业共生产了6390万吨。此外,水产养殖提供的水产品从1970年的人均0.69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5.57公斤,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9.2%。相反,捕捞渔业提供的食用鱼品相对保持稳定,从1970年的人均10.20公斤只提高到1999年的人均10.68公斤(即1999年6386万吨,不含用于制作鱼粉的渔获)。根据以上数据,1999年全球水产品供给总量中有34.3%强来自水产养殖。

11. 养殖水产肉类(即有鳍鱼鲜重--去内脏,带头;甲壳类--尾肉,去皮;软体类--肉,无壳)的全球总产量从1970年的142万吨(人均0.3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2035万吨(人均3.40公斤),增长了14倍。在过去的20年中,养殖水产肉类生产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增速是陆生肉类生产(年均增速2.9%)的三倍多。尽管水产养殖在全球饲养养殖肉类生产中仅排名第四位,但在中国它仅低于猪肉生产而排在第二位。

12. 在过去20年中,捕捞渔业及水产养殖所生产的食用鱼品相当于总动物蛋白质供给的15.9%,高于所有其它肉制品来源。与生活在世界其它区域的人们相比,生活在亚洲和非洲(包括低收入缺粮国3)的人们在日常膳食中对鱼品的依赖更大。

区域趋势

13. 1999年,水产养殖总产量的约90.3%是由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低收入缺粮国占82.5%),而且在这些国家中水产养殖行业的增长速度在过去10年中是发达国家的6倍。在有鳍鱼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杂食性、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品种,而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价值较高的肉食性鱼类品种。

14. 1999年的水产养殖产量总重量中,有90.9%以上是亚洲区域生产的(3889万吨)。欧洲占总产量的4.9%(210万吨);北美1.7%(73万吨);南美1.5%(63万吨),非洲0.7%(28万吨)及大洋洲0.3%(14万吨)。排名前10位的水产养殖生产国都在亚洲,其中中国产量3004万吨,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2%。但若在本分析中不考虑中国大陆,则世界其它地区的水产养殖生产增长要缓慢地多,从1970年至1999年增长5倍多。从70年代和80年代7.4%和7.3%的高增长率下降到90年代的4.1%。

15. 1999年由粮农组织与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4为"新千年水产养殖大会"所做的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分析说明了以下区域状况5:

亚洲:该区域在数量、价值和品种方面都占全球水产养殖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在该区域也可以发现水产养殖方面的新问题。亚洲的水产养殖发展政策正在从一种单纯技术和经济的视角向实现包括扶贫、改善生计、粮食安全及可持续水产养殖做法与贸易的联系在内的社会目标转型。对以社会为导向的小型水产养殖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且近期制定的一些计划将政府及区域性组织的视线关注到这一问题上。相反,技术和有关生产的问题越来越多地留给私营部门解决。与此同时,养殖场主的角色也从简单的养鱼转变成为确保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产品的生产网络的一部分。这一现象在该行业中高价值的商业化领域尤为明显。这种在生产活动与其一方面对环境及另一方面对贸易的影响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已经在近期的区域和国别计划中得到反映。
非洲:据估计,非洲水产养殖的95%是小规模的,鱼塘与各种综合农业活动交织在一起。年均产量约为每公顷500公斤,但内部存在很大差别,从每公顷年均低于100公斤到1万公斤以上不等。具有代表性的情形可能是依靠家庭劳力和田间投入每年生产15公斤的300平方米池塘。对该区域众多水库的产量基本没有进行报告,尽管这些水库常常为周边社区所利用。商业化的有鳍鱼养殖在淡水或咸水中进行。在某些国家也养殖海虾、贝类、牡蛎、鲍鱼和海藻。鱼品消费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人均9公斤到目前的人均6公斤。这反映出供给相对于非洲的人口增长出现下降。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有大量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充足,对鱼品需求旺盛,且气候条件利于全年养殖。但是,对这些资源的优化利用常常受到基础设施薄弱和缺乏生产投入的制约。发展的潜力是可观的,但需要下列启动条件:对水产养殖的积极认识、国家的合理政策、有力的公共机构、可资利用的养分投入、不断吸引私营部门参与的有益投资政策及商业规模企业所需的信贷来源。
欧洲:欧洲联盟内部已认识到水产养殖这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行业的重要作用,但在水产养殖尚未被视为资源的平等用途的国家,水产养殖政策尚有待加强。研究与发展扶持工作以往集中在技术方面,因此对可持续性及竞争力所需的环境和社会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强调。其它制约因素包括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价格下跌或不振以及生产和销售成本上升。在中东欧,市场的吸收能力由于购买力的下降而萎缩,而它们的多数产品在出口市场没有竞争力。对整个欧洲而言,来自于其它区域的相对廉价进口产品的竞争是又一个问题。欧洲水产养殖所表现出的另一个趋势是政府干预较少。然而还需要有集中统一的法规与协调一致的工作来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可持续管理的实现及公众对决策的更广泛参与。在中东欧,机构能力的加强还需要进行相当多的国家及国际努力,尤其要注重质量和疾病控制、包括商业管理技术在内的培训条件以及信息系统。欧洲内部各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一直很密切。此外,新出现的生产者组织是其成员的重要价格和市场信息来源,同时也是就一系列广泛问题制定共同政策的论坛。
前苏联地区:该区域水产养殖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是:1)对以往成功的现有内陆水产养殖进行重建,主要包括池塘养鱼联合企业;及2)进一步加强以养殖为基础的渔业。沿海和海水养殖的份额可能从目前占数量的8%有所提高,但由于该区域拥有大量淡水资源,淡水养殖将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在该区域的水产养殖发展中应尽可能地考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值得庆幸的是有关专业知识和人才联系在苏联的政治重组中保全下来,为将来的区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生产者协会的建立是另一项积极进展,有利于加强该区域内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但尽管俄罗斯联邦及该区域的多数国家都签署了主要的国际条约,但许多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仍然不足。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水产养殖行业趋向偏重于赚取外汇。尽管工业化水产养殖在某些国家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该区域真正的潜力在于中小规模的农村水产养殖,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水产养殖发展的参与。但小型水产养殖发展受制于宏观经济政策、私有化和国家预算削减所造成的困难。事实上,目前国家参与减少的趋势可能对其发展构成实际制约。随着拉丁美洲脱离"大政府"的做法,农村水产养殖者将需要在支持水产养殖发展方面另辟途径。对于工业化养殖,政府提供的是有利的环境,而不是直接参与。扩大出口外向型水产养殖,如养虾,所需的土地来源不存在问题,目前适宜养虾的区域只有16%得到利用。据估计,2010年以前拉丁美洲的消费还将需要2-3百万吨鱼品。
近东:淡水水产养殖发展将取决于国家水与土地政策。地下水位的下降、淡水的禁用以及与农业、石油工业和旅游业的竞争是推动水产养殖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主要制约因素。饵料价格高,加之货币波动和可变成本高昂,都使得生产成本攀升。其它主要制约因素还包括:政策、法律及法规框架不足;机构与部门间合作不畅;推广服务薄弱以及技术推广缓慢。多数的水产养殖产品,特别是罗非鱼、鲤科鱼和鲻鱼,供当地消费。海水养殖品种生产供出口,但由于在当地可以得到高价且欧洲联盟新的法规造成成本上升,两者结合阻碍了高价值品种的出口。水及土地资源的稀缺、其它用途的竞争和投入成本的增加都促使实行集约化方式。
北美:在加拿大和美国,对水产养殖都给予了强有力的制度扶持,政府也致力于鼓励该行业发展。在加拿大,水产养殖每年对经济的贡献为10亿加元,并提供约14000人就业。认识到该行业对农村及沿海社区,包括土著人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渔业及海洋部(加拿大主管水产养殖的部门)于2000年创设了可持续水产养殖计划及其办公室。目的是对加拿大水产养殖(淡水有鳍鱼及海水鱼类和贝类)行业的发展潜力予以支持,该行业具有到2010年实现30亿加元产值的潜力。在美国,商业部最近制定了一项促进具有高度竞争力和可持续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水产养殖政策。该项1999年的政策的目的是达到所预计的将水产养殖生产从目前的9亿美元提高到2025年50亿美元,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从18万人增加到60万人。其驱动力是美国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并有助于弥补每年在食用水产品方面6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对自然资源的竞争需求、淡水的使用权以及对污水排放的限制是该行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上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鼓励近海生产及促进集约化的部分再循环系统来实现。
南太平洋:太平洋岛国具有很多有利于在沿海区域发展水产养殖和种群增殖的条件。但对此项事业还有若干制约因素--国内市场有限、高附加值出口市场的定位、运输问题、社会经济因素、生境脆弱、淡水有限及飓风等。太平洋区域水产养殖发展某些良机在于水族产品贸易(珊瑚礁鱼类及软、硬珊瑚)、鲜活水产品市场(如石斑鱼、刺龙虾、鲍鱼、蟹)及制药工业(如海藻、海绵、软珊瑚)。产品一般都具有高价值,且可以在小片地域应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对海藻和软体类进行养殖,也可以应用较为复杂的鱼类和甲壳类养殖系统。
16. 粮农组织生产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年增长百分率不断提高的趋势到90年代发生了变化。尽管90年代产量仍在增长,但在世界某些区域,特别是亚洲,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或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在多数区域该行业的增速与人口增长保持同步,只有非洲和前苏联国家例外。因此,期望全球水产养殖继续以现有速度或以更快速度增长可能并不现实。

17. 要在今后的数十年中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该行业不应自我满足。尽管水产养殖仍然保持实际增长,但该行业目前仅占食用水产品供应总量的约30%。据预测,今后数十年中对鱼品的需求将有很大增长,而1970至1999年间捕捞渔业的贡献保持相对固定,因此,满足这一需求所需的供给增量中大多数要来自于水产养殖(参见COFI:AQ/I/2002/3)。所以使增长与需求同步十分重要。

对生计和国民经济的贡献

18. 面向出口的工业化及商业化水产养殖生产可以带来急需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更为粗放型的水产养殖可以通过提高食品供给、减少易受害性、创造就业及增加收入而对贫困人口的生计有所裨益。

19. 运用适当的养殖技术加强渔业也为缺少资源的人们提供了重要机会,使他们可以通过对利用不足的资源、新资源或退化的资源进行强化利用而获益。这种以养殖为基础的渔业在通过淡水和海洋渔业提高鱼品供应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并随之为内陆农村地区及沿海社区创造收益。

20. 创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产养殖和以养殖为基础的渔业对农村发展、粮食安全及扶贫的潜在利益和贡献的启动环境是挑战所在。在自然资源可持续综合共同管理的框架中增进参与式养殖/生产经营将改善对资源的利用。以人为本的发展与推广管理方式,在确保针对食物链低端水生物种的养殖系统的能力建设的情况下,将提供农村较贫困人群所偏爱的低成本产品。工作文件COFI:AQ/I/2002/3对水产养殖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探讨。

具有区域和全球影响的主要问题

21. 过去30年中,水产养殖规模得到发展,品种更加多样,生产更为集约,技术取得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水产养殖的发展对当地粮食安全、扶贫及改善农村生计的潜力。曼谷宣言和战略6强调应不遗余力地继续发展水产养殖行业,对全球食品供给、国内粮食安全、经济增长、贸易和提高人们生活做出实际贡献。

22. 为充分发挥潜力,应将水产养殖作为社区发展的整体组成部分,推动人类发展并加强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为可持续生计做出贡献。水产养殖政策和法规应鼓励具有环境可持续性并为社会所接受的经济可行的实用养殖和管理方式。

23. 为使水产养殖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该行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需要采用新的方法。这些方法毋庸置疑将因不同区域和国家而各异,最重要的是制订的方法应在各自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下做到切实可行。在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时代,这些方法不应仅注重增加产量,还应该注重生产的产品能够为社会各阶层所买得起、接受和使用。

24. 建立有效的、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发展方法需要一定的政治意愿。需要建立适当的机制,加强机构能力,以确保更妥善的计划和管理。这需要采用各种政策措施,包括与受到该政策措施影响的人们进行广泛磋商及(或)他们的参与,严格执行代际公平原则,并认识到应将管理职责下放给最基层负责。适当的法律框架、新的技能、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行业和项目层次上的政策分析能力)以及新的、有效的通讯工具都是必须的。机构的加强和就地培训对分散化管理也至关重要的。

25. 为保证水产养殖行业的整体可持续性,需解决下列主要问题和关系:

为行业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有利环境,应具有适当的相互关联的技术、政策、法律和制度框架;
使利益相关者参与起草和审查管理水产养殖行业的制度的全过程;
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该行业的决策、政策计划、开发和管理;
促进对重要资源,包括物资、资金、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使用;
实现对公共资源,如水和土地,的负责任的管理和有效利用;
把水产养殖有效地纳入国家扶贫开发计划中;
酌情在水产养殖商业和工业开发中鼓励投资及私营部门参与;
根据消费者的具体喜好供应产品并对其他食品生产行业的工作予以补充;及
推动利益相关者、国家和区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更紧密合作。
环境的营造与培养

26. 过去,世界大部分水产养殖活动都是在追逐重要的社会、经济和营养效益,同时争取环境成本最小化。但该行业近年来成为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争论的焦点。这种责难有一定的根据--在世界某些地方及某些水产养殖部门,某些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存在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善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一般来讲,这些影响的根源是制度框架薄弱及某些高价值品种的商业前景看好。

27. 从全球来看,水产养殖仍然主要是一项农村行业,生产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投入或投资的处于食物链低端的种类(全球有鳍鱼产量的80%以上为鲤科鱼)。这意味着水产养殖对提高社会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的基础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在水产养殖发展中过度利用资源的压力十分突出,一如过去曾在捕捞渔业中出现的情况。然而,重要的是需要从过去的实践中吸取教训并为这一重要行业制定改善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通过磋商式规划减少外在性及负面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并致力于共同管理将确保获得可持续的效益。

政策及制度和法律环境

28. 制订并实施能保证环境可持续性的政策及做法,需要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及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养殖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和农场层次的生产力,可以对行业的可持续性做出重要贡献。在管理上采用"系统方法"、改善水资源管理、更合理的喂养方法、更有利于环境的饵料、遗传特性适宜的种群、改进健康管理及与农业等行业的结合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许多问题已经在渔业部的工作计划中得到重视(也见COFI:AQ/I/2002/3)。

29.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7包括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方面的规定。《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技术准则》8提供了对《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第9章"水产养殖发展"原则的解释,以利其实施。粮农组织一直在帮助成员国根据当地条件适用该守则,并制订必要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工作文件COFI:AQ/I/2002/4探讨了对《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落实进展的分析、粮农组织对成员国政府的帮助、未来前景、机遇和挑战。

30. 对改进后的管理措施及水产养殖行业操作规范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支持,辅之以可实施的法规和政策,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粮农组织旨在实现可持续虾养殖及落实《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有关规定的活动在工作文件COFI:AQ/I/2002/4中进行了说明。

31. 有助于营造一个有利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强大的机构能力,即各国和组织加强并实施透明的、可执行的政策及法规框架的能力。新千年水产养殖大会提出了若干有助于培养有益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的重要建议,其中包括:

制订明晰的水产养殖政策,指定明确的具有组织能力的主管机关以发挥有力的协调作用;
采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形式,制订鼓励可持续水产养殖并推动水产养殖产品贸易的综合的、可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
除政府部门和公立机构外,也针对代表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消费者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从事管理、教育、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组织和机构;
制定能够及时收集和报告相关数据的机制和规程;
共享有关政策、法规、规则和程序的,构成水产养殖良好管理规范的信息;
明确有关养殖业者使用权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目标;及
提高各机构制定和实施针对贫困社区的水产养殖发展战略的能力。
沿海综合管理

32. 为保证水产养殖发展符合当地和区域的承载能力,把水产养殖与沿海和内陆水域的管理计划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与有关利益相关者一起对共同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和共同管理对于保持和提高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粮农组织在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9的框架下,一直在致力于制订沿海水产养殖开发管理准则。该准则是为政策制订者和全面计划人员服务的,介绍了使用综合计划方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以及实现这些程序的手段。专门针对沿海水产养殖开发的准则对适用工具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总结。这些准则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10。

投资问题和商业化水产养殖

33. 投资对于小规模及商业化/工业化可持续水产养殖开发都是一个整体组成部分。私营部门用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是对水产养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然而,公有部门用于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是保证水产养殖妥善管理和高效率所必需的。

34. 认识到商业化水产养殖在提高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中的重要作用,粮农组织渔业部在继续支持自给型非商业化水产养殖的同时,加强了商业化水产养殖方面的工作。为全面了解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及世界其一些地区商业化水产养殖的社会经济、市场、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对水产养殖产品潜在市场进行评估编制了准则。这些研究为潜在的水产养殖者在做出投资决定前对市场潜力予以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工具(也见工作文件COFI:AQ/I/2002/3)11。

技术

35. 适当的技术在符合当地环境要求的各种机制下可以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作出贡献。这些技术的普及需要有效的通讯网络、可靠的数据和决策过程的帮助,以保证水产养殖者选择最好的生产体系和适合其环境的养殖品种。

36. 科学技术为水产养殖发展不断提供着发展机会,这包括:可持续种群增殖、放养计划及开放式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水生动植物在稳定养分方面的应用;改善环境表现的综合系统,如再循环系统、水的综合利用、人造涌升流和生态系统食物网管理等。

37. 尽管人们认为生物技术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但某些生物技术已具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如池塘施肥以增加饵料供给。还有一些基于不断高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更为现代的技术,如遗传工程和用于疾病诊断的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技术。基因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主要是提高生长率,同时也重视抗病性和对恶劣环境的生理抗性。

38. 生物技术所囊括的一系列方法具有通过提高水产饵料营养值、改善水生动物的健康、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恢复和保护农村环境、增加水产养殖种类、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改进野生种群的管理和养护等方式改进自给型和商业化水产养殖生产的潜力。这些方法在水产养殖者对许多水生物种进行驯养时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其它一些分子技术证明对水生动物健康管理具有帮助(如制造疫苗及提高疫病诊断的特定性和敏感性)。

39. 但在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应用方式应该能够妥善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并考虑其对农村自给自足人群独立地位和经济的潜在影响。在未来几十年中,对生物技术及其对粮食安全、扶贫和增加收入方面的强调将进一步提高,粮农组织应该准备迎接挑战,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发这些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和贸易

40. 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贸易是可持续产业的重要方面。这些问题应由渔业委员会渔业贸易小组委员会负责,但应该指出,在将环境或社会经济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十分重要,这迫使许多出口国采用和实施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

41. 在把水产养殖视为非传统食品生产行业的地方,这一点尤其重要。例如,在开始新品种或引进外来品种或来源于现代生物技术的产品养殖之前,进行基于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安全性评估目前已越来越普遍。

42. 水产养殖在国际贸易中无论是相对地位还是绝对地位都在提高。这是水产养殖生产从总体上增加及具体在高价值商业外向型生产增加的结果。由于国际贸易统计不具体说明水产品的生产方法(捕捞或水产养殖),因此对于大部分商品不可能确定水产养殖商品在贸易中的具体份额。但是,近来与为食品安全原因对食品可溯源性不断提高的要求相适应的立法措施,如欧共体2002年开始启用的区分养殖及野生产品的新标识要求,将改进国际贸易数据的质量并有助于对水产养殖贸易进行更好更准确的分析。

43. 当国际论坛上就赞成和反对标识和认证计划展开讨论和辩论的的同时,一些政府及若干工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正在致力于建立以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守则和农场管理规范为基础的规程。

44. 消费者偏爱以有机方式生产的水产品的趋势正在上升。在"有机"产品的数量和品种方面,水产养殖行业落后于农业,这反映在有机水产养殖产品方面还缺乏可接受的国际/区域/国家标准和认证标准。现有的认证机构和有机水产养殖者仅限制在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发达国家的少数组织中存在,只占1999年全球水产养殖生产的不足10%。

45. 尽管没有关于全球经认证的有机水产养殖产品生产的官方统计数字,但据估计2000年欧洲国家这类产品的产量仅约为5000吨,只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0.01%及欧洲水产养殖总产量的0.25%。2000年在欧洲销售的有机水产养殖产品总量估计为4400-4700吨。欧洲以外国家的可用数据几乎没有。

46. 一些机构和小组正在讨论建立有机认证和其它"生态认证"计划。这使得消费者可以选择他们认为质量更好或更健康及生产方式更环保的水产养殖产品。有机方式生产的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一般高10-50%,但由于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生产成本也有所升高。如果认证能够做到无歧视性并符合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技术标准,它将有助于消费者利用其购买力鼓励环保生产方式。问题是粮农组织作为向其成员国提供援助的主管技术组织,是否应该比照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在农业和家畜产品领域的做法,参与制定技术准则和上述生产活动的标准,以保证该过程具有最佳的科学依据,并且是公平和无歧视的。

47. 对环境和福利问题的认识和敏感性正在增加,在有害广告宣传或信息缺乏可能对购买决定产生影响的发达国家尤为突出。作为动物生产者,越来越多地要求水产养殖生产者的行为符合畜牧业标准。在国家层次上,应建立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配送和销售安全优质。这些措施要求合格的专业协会配合法定主管部门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信 息

48. 各层次正确的决策及负责任的行动都需要获得并有效传播可靠的信息。高质量的信息有助于政策和计划,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增加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公众对成就的认识。

49. 建立有效的国家和区域信息系统,正确认识信息对该行业管理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有能够对数据(本学科、跨学科及跨行业)及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粮农组织渔业部已经开发了必要的信息系统范例:(1)粮农组织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图表12和(2)渔业全球信息系统13。

50. 目前,有关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缺粮国农村或小规模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和程度的统计信息十分有限。同样,有关这些领域直接/间接社会经济影响的数据也很少。囿于常规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因此,农村小规模水产养殖和水生资源管理的作用普遍被低估。有关较大规模的商业化养殖活动及援助项目对粮食安全和扶贫影响的定量和定性信息也是空白。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纠正(也见COFI:AQ/I/2002/5)。

51. 现有一定数量有关水产养殖各方面的信息,但多数为非公开出版的文献。尽管有关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某些信息需要研究调查,但应该优先对现有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估,必要时用更为方便实用的方式重新编排。

52. 短期内,在国家层次上对有关水产养殖的经济社会问题、资源利用及效率、就业机会、获益及主要水产养殖生产方面其他特点的信息进行收集十分重要。这样做有助于在把水产养殖与资源管理计划、农业和农村发展相结合时做出合理决策。应对这些信息以决策者能够直接使用的形式(如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整理。对所收集信息的具体特点和数量、更新频率、以及该工作的成本效益方法也应给以特别重视。(也见COFI:AQ/I/2002/5)

对小组委员会的行动建议

53. 根据其职权范围,要求小组委员会对过去几十年在法规和实地层次上实施水产养殖发展和管理计划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思考。在有潜力的条件下营造一个有利水产养殖发展的环境对于该行业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这包括创造并建立有利于改善水产养殖管理,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对全球水产养殖计划、实施和管理参与的政策和法规环境。

54. 小组委员会可以考虑向粮农组织渔业部、粮农组织成员国及关心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和国际组织提出具体行动建议。

1 本文中水产养殖也指以养殖为基础的渔业。

2 本文提供的趋势分析依据粮农组织最新(1999年)水产养殖生产统计数据 - http://www.fao.org/fi/statist/FISOFT/FISHPLUS.asp

3 列入低收入缺粮国组别的国家是依据(1)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且(2)根据粮农组织根据热量衡量具有粮食贸易逆差的国家。曾表示不同意列入该组别的国家不包括在内(现名单见http://www.fao.org/spfs)。

4 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泰国曼谷。

5 Subasinghe,R.P.、P. Bueno、M.J. Phillips、C. Hough、S.E. McGladdery及J.R. Arthur. (Eds.) 2001年。 新千年的水产养殖--新千年水产养殖大会技术文件,2000年2月20-25日,泰国曼谷。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曼谷,与粮农组织,罗马,第471页。

6 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粮农组织,2000年。《.2000年后水产养殖发展:曼谷宣言和战略》。新千年水产养殖大会。2000年2月20-25日,泰国曼谷。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曼谷及粮农组织,罗马,第27页。

7 粮农组织,1995年。《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粮农组织,罗马,第41页。http://www.fao.org/fi/agreem/codecond/ficonde.asp

8 粮农组织渔业部,1997年。水产养殖发展,《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技术准则》,第五号,粮农组织,罗马,第40 页。

9 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国际海事组织/粮农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

10 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2001年。可持续沿海水产养殖发展计划和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报告与调研,第68、90页。

11 粮农组织,2001年,促进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可持续商业化水产养殖。粮农组织渔业技术文件,第408号,第1-3卷,粮农组织,罗马。

12 http://www.fao.org/fi/atlas/w_fi_aq/w_fi_aq.asp

13 http://www.fao.org/fi/figis/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