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一个人口只有5万多的浙江西南山区小县,却是一个道地的淘宝大县,拥有网店1500多家。
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个山区小县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但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优质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更卖不出好价钱,这个小县一直陷于“守着金山没饭吃”的窘境。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给遂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突破传统的营销和生产模式,正在成为浙江地方政府、不少浙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提升的新选择。“电商换市”的战略主导作用,在浙江各地日益显现。
今年1至4月,浙江企业网络零售额达1502.43亿元,居民网络消费842.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65%和51.01%。“电商”,已成为拉动浙江经济的新优势。
【电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已经退休在家的周女士告诉记者:“足不出户就能搞定一切。”黄豆、绿豆、被套、拖把、巧克力……从吃的到用的,全部不用上超市挤公交“提篮买”。“电子商务太方便了,它确确实实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我有空就看看书读读报。”
在都市里,像周女士这样被电子商务改变生活方式的群体呈几何级在上升。
浙江浦江为乐家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郑期彬说:“网上销售改变了企业固有的销售模式。”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环境影响,以外销为主的浦江绗缝产业遇到发展“瓶颈”,再加上大部分企业以代加工为主,导致该县绗缝家纺企业缺乏直接面向国际客户的定价和经营能力,获取贸易订单渠道单一。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家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去年,浦江为乐家纺有限公司网络销售额达到5000余万元,今年一季度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据浦江县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县沙发垫网络零售额近10亿元,同比增长近260%,占全国沙发垫网络零售的93%。
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伟德告诉记者:“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电子商务已经在改变我们的营销模式。”
叶伟德介绍说:创业前几年,他做内销,在全国布了200多家“专卖”,有的是自己实体店,有的设在大商场里。由于婴童用品占地大,场租就贵,周旋在全国200多个门面,花去极大的精力不说,到年底一盘算,没有什么收益。
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他试水产品的网络销售,那一年做了50万元销售。2011年,做到2000万元;到了2013年,达到了1亿元。2012年“双十一”销售500万元,2013年就到了1600万元。叶伟德说,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和挑战。
【筑起浙江经济的新优势】
从路边摊到坐在家里点鼠标,对于遂昌淘宝大县的下岗女工朱菊媛来说,这两年她的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记者去采访朱菊媛时,她正坐在电脑面前接单,客户来自浙江省台州,购买的是缝纫线。朱菊媛在遂昌摆了十几年的地摊,去年她加入到“淘宝”大军当中,在淘宝上卖特色手工鞋垫和缝纫用品,顺道还卖些遂昌特产。经过慢慢积累,现在已经小有规模,达到了4颗钻。
朱菊媛说,每天至少可以接到300元的订单,毛利润在30%左右。比起之前的状态,她笑得合不拢嘴:“不用再出去风吹日晒雨淋了,钱挣得也比以前多。”
随着遂昌淘宝大军的日益壮大,2010年由县政府牵头、多家企业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遂昌网店协会,为千军万马的淘宝人士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物流,统一包装物料,统一服务的公共服务。
几年来,遂昌在淘宝网(含天猫)上的网销额中,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比一直超过50%,以竹炭、烤薯和菊米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在网销的带动下均获得了快速发展。
去年开始,当地生鲜果蔬产品异军突起,遂昌土猪肉在“聚划算”上创造“3天卖出去1万公斤”的销售奇迹,3000家农户养的土猪肉,通过电商走进了江浙沪的普通百姓家。而遂昌从浙西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成长为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标杆。
杭州临安市政府建立电子商务园,由政府提供场地、技术、人才等资源上的服务和配套建设,引领这些企业从传统行业向电子商务转型。
为此,临安市政府还出台政策,对电商企业予以扶优扶强,对进驻的企业实行房租补贴。目前,临安的电子商务园区已聚集了一批国内龙头农产品企业。
网商、电商的发展不仅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带动了产业集群的转型。
浙江省云和木玩产业从算盘、象棋生产起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到2010年,木玩产业占据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并解决了全县三成人口的就业,是云和当之无愧的支柱型传统产业。
出口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云和木玩,是云和发展电商的独特资源。再加上产品耐储存、适合运输、单位价值高的产品特性,让云和木玩这一传统产业,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营销平台上走得顺水顺风。
云和县经济商务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引导产业集群走电商之路,更容易获得快速发展,同时快速成长起来的电商通过反馈客户意见、自行设计下定单等,反哺产业、推动产业。实践证明,云和木玩与电商在深度融合中,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既为地方政府所喜闻乐见,也是云和电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云和全县网店超过500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网上交易额达2.3亿元。
突破时空界限的电子商务,也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路径。来自宁波市外经贸局的信息显示,全市95%的外向型企业已在开展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转变了经营模式,纷纷试水电商。目前,奥克斯、雅戈尔、帅康、吉利、华翔、海天塑机等各大行业的领军企业,都开通了网上销售渠道。率先“触电”的服装行业更是日进斗金:去年,博洋在线销售达15.2亿元,GXG在线销售2.8亿元,太平鸟在线销售2.4亿元,这三个品牌均跻身天猫平台“双十一”销售前30强。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珠联璧合】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有限的环境资源,浙江靠什么摆脱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重铸新的竞争优势?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发展效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大力推进“电商换市”,浙江省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商务厅负责人说:“电商换市”不是简单地“换”掉市场,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浙货销售电商化、居民消费电商化以及各类服务电商化。通过“电商换市”,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
事实上,浙江省正是围绕市场的提质增效升级,积极探索实体和虚拟两大市场提升发展的驱动力。目的做到两个珠联璧合:即市场和实业的珠联璧合,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的珠联璧合,
海宁皮革城闻名全国,由海宁中国皮革城联手浙江工商银行共同开发的网上展示交易平台——海皮城也已成功上线,“皮城在线”,是国内第一个专业皮革类官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辟了海宁电商交易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海宁中国皮革城电子商务创业园投入使用一年以来,创下了6亿元的网络交易额。
“电商换市”,使传统市场催生出新的业态。在1688采购平台上,湖州织里童装产业带成为国内第一个在线产业带,上线短短两个月核心供应商数量就翻了一番,在线交易额实现302%的高增长,吸引了1600多家企业入驻。临安小核桃产业带、桐庐笔产业带等30余个线下的产业集群,都已经抱团上网。
据统计,到2013年底,浙江全省4316家实体市场,交易额达到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已登记的157家网上市场,交易额达到1.96万亿元,同比增长51.9%。虚拟市场交易额首次超过实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