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奶米粉事件”上了一课: 香港政府的确忽视了与内地民众的沟通

   2013-03-22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9890

    "限奶令"不可能永远执行下去 独家专访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

    "奶米粉事件"上了一课: 香港政府的确忽视了与内地民众的沟通

    江家岱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江家岱 香港报道

    自3月1日起,香港《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施行婴幼儿食用配方粉出境的限制条例(下称"限奶令")至今,约300人因违反法例受到香港方面检控,其中超过三成为内地人。

    3月15日,南京市民黄女士遭遇的"奶米粉事件"(详见本报3月19日报道《香港大律师:奶粉管治,定罪何太急?》),香港的婴儿奶粉管治问题再次引发热议,不仅包括大量内地民众,甚至香港方面的大律师,亦认为"限奶令"边界模糊,落药过重。

    当此质疑声四起之际,3月21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下称"食卫局")局长高永文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并首次通过本报,向无辜受冤的黄女士和其他受法例牵连的内地旅客,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正全面检视法律定义和前线执法指引,会吸取教训重视与内地民众的沟通。"高永文称。

    在本次专访中,高永文首次提出,特区政府正试图在香港本地和境外购买需求之间设立"防火墙",逐步完善分流机制,在满足本地孕产妇需求的前提下,取消"限奶令".对于在边境设立奶粉免税区等提议,香港当局亦持开放态度,鼓励商界以伙伴形式共同发展。

    他强调,政府会不时检讨法例实施的成效--只要零售市场供应链恢复正常,不排除在短时间内取消法例的可能。

    水货客破坏奶粉供应链

    《21世纪》:其实早在2月27日,食卫局在法例答疑中已明确米粉等产品不受规管,但为何直至3月15日,海关却仍然错误执法?是否说明法例推行太过仓促?

    高永文:我首先在此代表香港政府对黄女士道歉,也对所有受到影响的内地旅客致以歉意。特区政府正在检讨多方面的执法程序,包括法律定义、前线执法指引和跨部门沟通。若发现不足,会及时改正;其中就包括修改法例,明确限制范围。

    但我想强调,尽管法例对旅客和许多买奶粉自用的内地民众造成了诸多不便,但为了有效打击猖獗的水货走私活动,执法标准无法放宽;24小时内离境一次携带2罐奶粉已充分考虑了合理自用的需求。

    根据食卫局早在2月27日发布的补充资料,米粉等冲调后不呈现奶类的物质,不受新修订的进出口法例限制。根据定义,规例适用于供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豆奶粉及普通奶粉(例如供一岁以上的人食用的脱脂奶粉)。

    《21世纪》:法例最高罚则是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2年,是否如民众及律师所称,"落药过重"?

    高永文:香港与内地法律体系不同,在普通法体系下,不可能类似内地法例量化每一罐超额奶粉的处罚标准,法官会根据每宗个案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罚款数目。

    所谓监禁2年,是对严重走私犯罪的处罚;例如将一整个货柜的婴儿奶粉,在没有得到出口许可证的前提下偷运出境,这样极端的情况才有可能被判入狱。

    截至目前,300多宗的处罚结果显示,从罚款500港元至5000港元不等,尚未有人因此入狱。

    《21世纪》:香港政府针对限制配方粉出境的立法原意是什么?执法时如何平衡各方诉求?这其中,包括奶粉厂商、供应商、本地家长,以及香港以外的消费者等各个不同利益群体。

    高永文:去年,越来越活跃的水货客活动严重破坏了香港本地的奶粉供应链。从供应商反馈来看,整体供应基本足够。但零售层面的补货制度严重滞后,部分商户刻意囤货提价销售给水货客,每罐奶粉的走私利润最高峰时达到80港元。

    春节前,香港政府动用公共资源,设立24小时官方热线协助本地妈妈订购奶粉,市场短缺情况得以舒缓。但政府补贴的模式无法无限期维持,一旦水货活动死灰复燃,只有依靠强制立法增加走私成本。

    奶粉商和内地旅客或多或少都会因为法例的实施造成不便,但相信大家会逐渐适应新法例下的实际情况,因为不了解法规而误伤的案例会越来越少。特区政府必须优先保证本地家长的合理需求。

    分流机制"隔离" 本外地需求

    《21世纪》:政府有无确切的供求资料来证明香港奶粉短缺?为何不通过增加供应来同时满足境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高永文:去年首11个月,香港共计进口4000万公斤的婴儿奶粉。而在2006年至2008年,每年进口量稳定在1500公斤左右。从2008年至今,香港的人口出生率增加了0.3倍,奶粉进口量却激增近2倍,当局有理由相信,新增流入香港的奶粉绝大部分离开了香港。

    因此,整体奶粉供应量不能判断本地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在缺乏有效分流机制的前提下,即使每年进口6000公斤奶粉,也无法确定本地家长能够买到足够的婴儿奶粉。

    至于奶粉商单方面增加供应,除非增加进口的数量紧贴水货走私的需求,否则进口越多只会"养肥"了水货客,本地供求失衡的情况并不会随着进口量的增加而得到改善。现实情况下,增加进口还取决于物流成本和商家的地区策略,政府无法主导。

    《21世纪》:除了行政立法外,特区政府有没有考虑过其他措施来长期稳定奶粉供应?

    高永文:"限奶令"不可能永远执行下去,要取消限制有四大前提。政府总结为:整体供应稳定,补货机制健全,预订渠道畅通以及新建立零售点预订制度。

    当局正计划在药房、超市等零售点设立预订制度,本地家长可事先根据需要提前预订大量的婴儿奶粉,由供应商完成定点配送,希望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矛盾。

    至于商界提出在新界东北等边境地区设立免税购物区,分流内地旅客购买奶粉的实际需要;政府对此持开放态度,但涉及物流、土地规划等复杂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完成配套建设。

    长期而言,我希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分流机制来"隔离"本地和外地需求,既保证香港BB有奶吃,同时兼顾内地同胞对优质奶粉的合理需求。

    《21世纪》:内地民众之所以愿意来香港买奶粉,也是因为认可香港的检验制度,香港为何不趁机发展为一个奶粉贸易的中转站?

    高永文:事实上,目前法例不影响正常的奶粉转口贸易,出口商可在工业贸易署取得许可证后,如常进行贸易,受影响的仅限于个人携带超额配方粉出境和非法集团走私。

    不赞成设定"日落条款"

    《21世纪》:法例推出至今,香港的奶粉供应链是否得到了改善?政府通过什么机制来考察、判断本地奶粉的供应情况?法例今后会不会定期检讨甚至取消?

    高永文:客观来看,新法例大幅增加了水货客走私的成本,情况有所收敛,奶粉预订机制也正在恢复。"限奶令"旨在降低进行水货活动的诱因,既不是针对内地人,也没有任何价值判断。

    目前尚难以判断奶粉供应链已完全恢复,我不赞成给法例人为设定"日落条款"或"日落期限",当局会随时评估供应、零售和预订三大层面的市场效果。若短期内发现市场已明显改善,不排除立刻取消限制。

    《21世纪》:在所有300多宗检控案例中,有多少涉及水货客?据统计,六成水客是香港永久居民,特区政府对此如何监管?

    高永文: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违反法例的人,都涉嫌长期在关口从事水货集散。随着法例的执行,因缺乏了解而触犯法例的用家数量将越来越少。

    法例对香港人和内地人一视同仁,警方和海关不定期在铁路沿线单位打击走私活动,相信已瓦解多个走私集团。

    《21世纪》:您有什么话想对内地旅客说吗?

    高永文:特区政府不希望少数误伤的个案加剧两地民间的对立情绪。事实上,如果不采取有力度的措施,香港本地父母在继续彷徨的情况下,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将间接影响香港与内地的民间交流,

    此次"奶米粉事件"给我好好上了一课,香港政府的确忽视了与内地民众的沟通。对此,我再次深表歉意。未来,或考虑开设官方微博平台,定期发布港府资讯,积极听取内地民众的反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