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奶业专家王丁棉直言中国奶业到了信任低谷

   2013-03-18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8220

    "限购令扇了中国奶业一耳光"

    奶业专家王丁棉做客小谷围科学讲坛,直言中国奶业到了信任低谷

    从3月开始实施的香港奶粉限购令,将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之争再次推向高潮。昨日,由广东科学中心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邀请奶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说"关于奶粉的那些事儿".王丁棉历数奶业"七宗罪"直言中国奶业现正处低谷,但不是产业的低谷,而是消费者信任的低谷。限购令"是给中国奶业扇了一个耳光".

    谈信任危机:"七宗罪"导致信任流失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去香港抢购奶粉?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对此曾有一个答案,认为原因有3点,一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档奶粉有需求,二是境内外的高档奶粉存在着一定的价差,三是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还没恢复、还有一些不放心。

    "陈副部长答案中的前两条,有人认为是官话、套话。最后那一点才是一语中的讲到了实处",王丁棉认为,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是根本原因,"现在是中国奶业低谷,不是产业走到低谷,而是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走到了低谷".

    为什么不信任?他数出七条原因:一是人们认为国家的牛奶标准低;二是监管松;三是养殖散乱;四是加工只讲发展速度不重质量;第五是常出事、丑闻多;第六是欠诚信;第七是惩处轻。

    不信任心态是点滴积累而成。王丁棉历数三聚氰胺事件后,品牌乳企发生的大小问题:学生奶中毒事件、M 1事件、汞超标事件、奶源投毒事件、水解蛋白质事件、B一内酰胺酶事件、有毒液外泄事件、低温奶冷链失控事件、牧场人畜共患病感染事件、生鲜奶双氧水保鲜防腐剂事件。

    谈香港限购:实际无"奶荒"限购没必要

    对于香港本月起施行的奶粉限购令,"我认为这是给中国奶业扇了一个耳光,中国奶业人应该对此感到羞耻",王丁棉说。他对香港做法并不认同。他认为,内地人对香港奶粉的抢购,只集中在四五个品牌上,实际上没有造成奶荒,"还是市场的事,应该由市场解决".

    王丁棉关注了各界反应。对于中国奶业的两个协会(奶协、乳协)对此至今保持缄默,他认为很不应该,"说不说、回应不回应,这是态度问题,解释得如何那是水平问题".

    限购对国内奶粉产业有何影响?他认为,总体上影响不会很大。国内港货专卖店的货源可能受影响大,会提价,但其市场份额不高;而原港版奶粉用户,会分流到网购、代购或内地的同品牌,还有一小部分会转移到国产品牌来。"国产品牌,有十来二十个还是可信的,总体上质量控制还是可以放心的".

    香港限购对国内产品是利好刺激吗?他说,不见得,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的恢复,也许要三五年,也许要更长。

    谈母乳化低:"第一口奶"别交给奶粉商

    王丁棉谈到,中国婴幼儿对奶粉的依赖,在世界上已经数一数二,而这种现象,是奶粉经销商甚至医生的配合造成的。

    "五六年前,一个小孩一个月两三罐奶粉,现在是四五罐,个别的要吃六罐",王丁棉说,一些家庭将奶粉作为婴儿主粮,侧面反映母乳化程度低,除了奶粉,婴儿该补充的水果、米粉之类食物用得少。

    他认为,这是奶粉经销商,甚至医生的配合造成的。对婴儿来说,第一口奶的口感很重要,认准了可能就不适应其他品牌的,奶粉经销商抓住这一点,将奶粉免费送到医院,成为孩子的"第一口奶","我们的广告里、医院里,孩子吃到的第一口奶不是母乳,而是奶粉。这样肯定有利益关系在里面".

    王丁棉说,国内的婴儿配方奶粉,曾出现过用麦芽糊精代替乳糖的现象,使奶粉变得更香更甜,更吸引孩子。

    谈洋奶粉:新西兰奶粉被"神化"

    洋奶粉品质更受部分消费者信任,一部分原因在奶源更好。王丁棉介绍,新西兰和欧盟多采用放养,牧场离工厂远,空气水质好,奶源质量好;而美国和中国多采取圈养,给一点草料,大部分还是靠精料,比如豆粕(豆油豆渣提成的),啤酒渣。

    但这并不代表洋品牌没有问题,"实际上,我们把洋奶粉神话了,特别是新西兰的",王丁棉说,海关每年检查出很多不合格洋奶粉,少则几十吨,大到几百吨,"任何品牌都上过榜,只是有的没曝光".

    他举例,前不久曝光的新西兰恒天然的双氰胺事件,后来查出是牧场肥料问题,实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使用这种化工原料的,也有土地污染的,只是之前没检测出来大家不知道而已,"事情发生后,有奶粉进口商向国内检测单位申请也检测一下自己的产品,但他们连检测的方法,检测机器都没有".

    王丁棉谈到,新西兰奶粉发现双氰胺后,他与一个在新西兰开过奶厂的朋友聊过这个问题。他转述那位朋友的短信原文,"……中国媒体及进口商制造的'新西兰神话'现象,掩盖住他们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生产工艺的落后,我们企业就是深受其害,才转到美国开厂的。我们消费者应该回归理智而不是盲目地购买国外的东西。"他认为,这位业内人士的话,值得国人分析反思。

    焦点答疑

    昨日在小谷围讲坛上,有奶粉消费者现场提出有关国内外奶粉品质差异的问题,南都记者采访了数名营养学专家予以解答。

    中国小孩吃国外原装奶粉,由于配方标准不同,会对身体发育有影响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评价室主任杨月欣表示,国内外奶粉标准有差异很正常,差异来自不同的体质,以及不同的营养需要量等因素。营养学是以西医的角度衡量,任何因素的影响都是一个范围而不是确定的数值,再加上每个孩子的奶粉食用量都不同,只要食用量适合,营养上的差异都不会太大。

    营养学专家何丽表示,由于各国的环境、土壤、水质等有不同,所以各国都有适合于自己民族体质的奶粉标准,国产奶粉更为适合本国儿童。推荐大家选择国产奶粉中合格的大品牌。同时建议可以从奶粉逐步向鲜奶过渡。

    王丁棉则表示,"大可放心,牛奶不分人种".

    有人说吃国产奶粉容易上火、过敏,国外奶粉不会,这是因为二者品质差异吗?

    杨月欣认为,"吃国产奶粉容易上火",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一方面,不能根据个案下结论,因为个体都有差异。另外,上火作为一个中医学上的说法,是一个并不具体的症状,不易观察。国内外奶粉在营养组成方面可能会有差异,但奶粉标准的差别,对消费者来说不会太大。她认为,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消费者的心理体现,是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

    何丽表示,不赞成"吃国产奶粉容易上火"这种说法,一个人代表不了什么,何况上火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无法界定,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王丁棉表示,听说过国产奶粉"热气"、易过敏的说法,他觉得这不仅仅是消费者心理因素所致,也许和奶粉的原料、加工工艺、加工温度等有关。

    中国奶业的两个协会(奶协、乳协)对此(香港奶粉限购令)至今保持缄默,很不应该,说不说、回应不回应,这是态度问题,解释得如何那是水平问题。

    实际上,我们把洋奶粉神话了,特别是新西兰的。

    中国婴幼儿对奶粉的依赖,在世界上已经数一数二,而这种现象,是奶粉经销商甚至医生的配合造成的。

    --- 王丁棉

    采写:

    南都记者 李文

    实习生 宁妍

    统筹:严慧芳 陈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