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发展避灾减灾农业刻不容缓

   2019-08-06 人民政协报16640
核心提示:  农业的发展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洪涝灾害的影响。今年汛期以来,一些地方降雨量大,山洪来势猛,成灾快,
  农业的发展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洪涝灾害的影响。今年汛期以来,一些地方降雨量大,山洪来势猛,成灾快,损失大。据统计,今年的洪涝灾害已造成全国67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40千公顷,农田水利设施破坏4.1万处,农作物经济损失924亿多元。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如何缓解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降低农业经济损失?笔者认为,重点应是发展避灾减灾农业。
 
  一、采取综合措施,减轻自然灾害
 
  目前,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和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已有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山区群众防御山洪灾害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低,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山洪的危害。针对一涨一落的河流山溪水,应根据山洪来势猛、时间短、摧毁快的特点,减轻山洪灾害的力度,做好“快”“慢”两篇文章。“快”就是已汇集在溪河的水让其快速流去,不受阻碍;“慢”就是减慢地表水汇流溪河的速度,降低它的冲击力。要加强水土保持。首先要抓好封山育林。对山林要一封多年,加快人工林营造力度,25度以上的坡地退耕还林,荒山、疏残林植树造林;不到25度的坡土改为梯土,外加土坑,以此达到阻缓水蚀,拦截雨滴,调节地表径流,固结土壤之目的。在一些山坡,以工程措施构筑一些如“谷坊”之类的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使其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加快行洪速度。要依法治水,加大河道的治理力度,抓好大小河道的清障工作,对行洪区内违规修建的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依法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全面完成河流划界工作,留足河道的行洪区和泛洪区,让路于水。
 
  二、明确实施减灾避灾的农业项目
 
  发展节水型农业。我国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一般春夏多雨,“夏至”断雨脚,夏末秋冬干旱。为防止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应将天水田逐步改种,种植玉米、杂交高粱、蕌头,积极试种巴西旱稻。玉米一年种两季,亩产可达1200公斤,亩产值可达5000元,比种一季水稻增值3倍。杂交高粱亩产600公斤以上,产品既可作饲料,又可直接与酒厂形成订单农业,产值比水稻效益好。蕌头是一种经济效益可观的农产品,它是食品罐头的主要原料,不愁销路。巴西旱稻是1992年从巴西引进的巴西旱稻珍贵品种之一,经我国试种示范和在全国20多个省280个试点试种,至今已在全国各地推广上千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逐步扩种耐渍型作物。一些溪河沿岸及江河沿岸低洼处,每年要水淹二、三次,每次长达三、四天,如遇水稻抽穗、扬花、收获期,洪水一淹,基本失收。我们走访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建议种植耐渍型作物,如莳菇、高笋、莲藕、空心菜,水淹四天四夜,照样高产丰收。各地可以试种,摸索经验,稳步推广。
 
  三、建立持续避灾减灾长效机制
 
  我国农业的防灾减灾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避灾方针,防患于未然。一是千方百计筹措避灾减灾农业资金,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多形式、多方式、多渠道的投资体制,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实施减灾避灾农业;二是探索避灾减灾农业保险模式,减少发生农业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农民承担的风险;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依靠科技服务,加快避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开展农技培训,加强乡镇农技站、水利站建设,发挥他们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四是完善各级气象部门灾害天气预警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系统建设,提高气象部门对农业避灾减灾的服务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