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惠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造富乡村

   2018-11-22 南方日报17130
核心提示:  随着晚稻秋收的结束,惠州市惠东平海镇的种植户钟先生正忙着用耕地拖拉机修整布满水稻秸秆的土地,准备播种马铃薯。整地、下
  随着晚稻秋收的结束,惠州市惠东平海镇的种植户钟先生正忙着用耕地拖拉机修整布满水稻秸秆的土地,准备播种马铃薯。整地、下肥、起垄、播种、盖膜……过去,收割完水稻后的他,还在为下一季种植作物犯愁:到底应该种蔬菜,还是选择其他高价值的作物?如今,这一套农活已经成为每年秋天钟先生的常规操作。
 
  区域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是惠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具体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作物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在该市出现。
 
  特色产业效益逐渐凸显1/3镇村“品”“业”齐飞
 
  近年来,受到消费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改变的影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到了关键节点。对此,国家展开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其中之一便是科学规划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是具体的提出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宏观政策调整基于的是全国国情,如何将政策落地到改革开放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的惠州,从越来越多特色作物乡镇的出现中便可见端倪。
 
  “种马铃薯比种水稻更赚钱!”虽然种植马铃薯才几年时间,却成了钟先生种植的农作物中的“金豆豆”,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批发均价3元/斤计算,抛去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成本,每亩地纯收益可达到6000-7000元。
 
  从盲目种植到适应市场发展,在惠东,和钟先生同样受益的人还有很多,能有这样的效益,要得益于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相关农业部门在大力推广种植之初,对市场规律的充分把握,惠东冬种的马铃薯上市时间在每年3月左右,抓住了流通市场的空白期,收购价格自然高企。目前,稔平半岛的稔山、铁涌及平海镇已成为该市马铃薯冬种核心产区,年冬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平均亩产可达到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近万元。
 
  在今年第8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龙门县麻榨镇下龙村榜中有名。据了解,下龙村以杨桃产业为主打,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但真正规模化和打响名气却在最近几年。
 
  2011年,下龙村村民张锦泉自筹资金,创立龙门县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绿安”商标,在杨桃品种、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其杨桃不但在省内热销,还在香港地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随着该合作社的成功经营,越来越多新型农业组织出现,“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成为了代替分散种植、单兵作战的主要经营模式。近几年,当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宣传力度,连续三年举办“杨桃节”,以统一品牌形象对接外界市场,杨桃产业效益逐年凸显。
 
  如今,下龙村辐射带动了麻榨全镇超过13个村,带动1300多户果农种植,面积约8500亩,年产量6400万斤,产值超1.2亿元,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地方优势产业,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平海马铃薯、下龙村杨桃是惠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情况的缩影。据该市据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1/3的乡镇已发展出颇具规模的特色种植产业,部分产业农产品年销售额过亿元,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呈现“品”“业”齐飞格局。
 
  以镇村为单位整片推进形成种植产业发展“蓝图”
 
  如何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近日,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出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2018-2022年)种植发展技术性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对粮油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水果、果蔗、食用菌和其他特色小品种在内的六大方面,分门别类的将优势种植区域、重点推广品种、生态应用技术列出,一张以镇村为单位的产业“蓝图”被清晰的勾勒了出来。
 
  “如此细分到镇村级别且极具针对性的种植业规划,在惠州尚属首次。”市农技推广中心副调研员李雄兵表示,《指导意见》因地制宜规划了种植业产业调整的详细布局,弥补了该市种植业引导力度的不足,为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带、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可循之道。
 
  以水稻为例,其年规划面积120万-130万亩,早造60万亩,晚造70万亩。水稻专业镇村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传统稻作区,包括龙门县的龙田、平陵等镇村;博罗县的公庄、杨村等中东北部镇村;惠东县的多祝、安墩等传统产粮镇村;惠城区则集中在横沥、芦洲、水口等镇村;惠阳平潭、永湖等。
 
  在规划的稻作专业镇村中,《指导意见》建议重点推广种植高抗、优质、适应市场需求的丝苗米如粤晶丝苗2号、五山丝苗、美香占、粤美占、象牙香占、南优占等以及香米、黑米、红米等特种专用水稻品种。
 
  而在配套绿色生态的种植技术推广方面,《指导意见》具体到每类作物,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在水稻、甜玉米、马铃薯等大宗粮食作物专业镇村,重点开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光伏农业等集成技术指导;而在水果专业镇村,则重点推广“果+沼+畜”循环农业技术、“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绿肥+自然生草”等果园绿色、生态的施肥技术。
 
  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在项目和资金上,重点将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倾斜,依托项目开展,将科技专家和科技成果引进到全市各个专业镇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全覆盖,“预计在‘十三五’末农业科技贡献进步率要达到67%,在2022年得到成效显著。”该负责人说。
 
  打出产业发展的“组合拳”
 
  惠州幅员辽阔,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农业基地,而细分到每个不同乡镇,其气候环境、土壤状况都有所差异。极具区域特色的《指导意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目标出发给出了具体规划意见,展现了惠州致力于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和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让农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落实有效,决定因素在于人。农业产业相对较为脆弱,较易受到自然条件、技术方法、市场波动、政策调控等诸多方面影响,不同区域的相同作物生长情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在品种和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仅仅流于表面文章、照本宣科,不但达不到应有效果,甚至还可能导致巨大损失。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增强招才引智的磁力,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懂行明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充实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展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带动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主动从传统农业脱身出来,投身于现代综合性农业产业发展中,真正实现增效增收。
 
  同时,“一村一品”能不能实现“品”、“一镇一业”如何形成“业”,也是问题的关键。有些地区农业发展轻流通,重种植,不能聚成“业”;有些则轻种植,重营销,难以成就“品”。要真正做到有“品”有“业”,须打通贯穿农业发展多方面产业链条的“任督二脉”。这需要相关部门用长远眼光统筹谋划,如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扩宽销售渠道、对外推介等,想方设法让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坚强的后盾保障。
 
  在实施环节上,应建立严格责任落实机制。对于不同区域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形成更加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在清晰的分工、合理的资金使用、以及明确的考评体系甚至问责机制下,打出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