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前五大国产奶企集中度仅两成 注册新政重启兼并重组

   2017-11-17 第一财经41290
核心提示: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进入列强并起的战国时代,不过却仍缺少超级企业。第一财经记者日前从首届婴幼儿配方奶粉创新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进入列强并起的战国时代,不过却仍缺少“超级企业”。第一财经记者日前从首届婴幼儿配方奶粉创新发展论坛获悉,目前国内奶粉行业分散度较高,国内前五大奶粉品牌的行业集中度只有22%,前十家行业集中度不过68%,距离工信部目标的80%尚远。业内看来,由于中国奶粉市场相对分散,企业兼并缺少动力,配方注册制新政之后,对中小企业实现挤出效应,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将重启。
 
  国产奶粉缺少“超级企业”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2016年以来,婴儿配方奶粉需求的增长和奶粉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奶粉市场正在迎来一次爆发式增长。
 
  需求的增长来自于二孩政策的推出以及母乳喂养率的下降。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二孩政策公布后,新生人口增长迅速,2016年新生人口1786万,较上年增加131万人,增长7.6%。十三五期间将出现人口生育的小高峰,每年新增人口在2000万-2200万之间。
 
  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给第一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婴幼儿平均奶粉需求为50公斤,就算按照增长下限估算,也将为中国奶粉市场带来10万吨的市场增量,而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职业女性的增加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国内的母乳喂养率已经降至27.8%,这也与意味着婴儿配方奶粉需求的增加。
  在高鸿宾看来,如果按照现有数据估算,我国奶粉市场总规模将从1200多亿的基础上,将新增400亿的市场空间。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轮增长中,国内奶粉企业的处境并不容乐观,目前在高端产品市场上,外资品牌占据明显优势。尼尔森数据显示,2016年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290元-390元/公斤)份额为61.1%,超高端市场(大于390元/公斤)87.9%。在收入高、消费能力强的一、二线城市,进口的高端超高端奶粉更占到80%以上的绝对市场份额,国产奶粉缺少“超级企业”。
 
  高鸿宾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前5家国内奶粉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只有22%,奶粉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还没有一家,其中伊利40亿元、飞鹤37亿元、贝因美26亿元,相比海外奶粉巨头有一定差距。
 
  记者了解到,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三鹿奶粉为首的国产奶粉品牌占据65%的市场份额,但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国内奶粉企业受到不小打击,外资奶粉品牌借机掌控了定价权和市场主导权。
 
  据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回忆,目前中国奶粉行业缺少超级企业和超级品牌,三鹿当时也是中国奶粉的支柱企业之一,对外资品牌奶粉价格形成制衡,当时国内外奶粉品牌的价格差距并不大,3段奶粉的主流价格在70-80元,最贵的不过百元左右。而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乳业整体倒退了5到10年。
 
  行业分散整合缺少动力
 
  “造成国内奶粉行业分散的原因也正是品牌失控和价格失控。”君乐宝乳业副总裁刘森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记者了解到,2008年之后,市场利用了消费者恐慌的心理,形成了一种价格论,高价的奶粉就意味着高端和更安全,这也让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成为暴利产品,引来了业内外的资本的不断进入。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2008年之前,国内的奶粉行业集中度较高,真正行业出现目前分散的格局则是在2010年-2011年,国内、国外、贴牌、杂牌奶粉品牌大量出现。
 
  刘森淼透露,当时由于利润较高,就算工厂很小,开工率只有20%到30%就可以赚钱养活工厂,这也导致工厂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中国奶粉产能过剩,有数据显示国内奶粉总产能在200多万吨,但实际上一年市场实际需求不到100万吨,很多工厂开工不足,个别企业甚至一个月只生产1-2天。
 
  分散的行业和过剩产能让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动行业整合的力度,但效果并不算理想。
 
  2013年,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出炉,并于2014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 《方案》)。根据方案,对兼并重组时间表和部门具体分工,并提供政策支持。要求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争取形成3至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超过80%。
  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再次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
 
  现在,时间已经即将进入2018年,但国内奶粉行业前十的集中度为68%,企业规模也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事实上在2014年《方案》公布后,国内奶粉行业先后出现蒙牛收购雅士利、圣元收购育婴博士、合生元收购长沙营可营养品有限公司、飞鹤收购艾倍特乳业及关山乳业、贝因美收购敦化美丽健乳业、伊利收购贵阳三联乳业等多起行业并购整合事件。但之后国内企业间并购的热情就大幅下降。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的奶粉企业间兼并重组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奶粉企业产品和产能同质化比较严重;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虽然产能落后、基础设施不足,但营利能力并不弱,不愿意被大企业并购;而大企业也看不上小企业的落后产能,宁愿自建厂或转向海外并购,毕竟消费者对进口产品偏好明显。
 
  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莱特51%股权,拉开了国内乳企海外布局的序幕,伊利、蒙牛、新希望、飞鹤乳业等相继“出海”寻找合作伙伴,布局奶源、投资建设工厂以及研发中心。
 
  注册新政重启兼并重组进程
 
  2016年开始推进落地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新政正在让行业兼并重组进程重新启动。
 
  据高鸿宾介绍,新政提高了婴配粉生产企业的门槛,意味着奶粉市场的洗牌和格局重塑,注册完成后,最多可能保留600个左右的配方系列。这样大约四分之三资质不够、研发能力差的生产企业将退出婴幼儿奶粉生产领域。
 
  截止至11月14日,婴配注册已通过了93家工厂的598个配方,包括境内70家工厂的486个配方和境外23家工厂的112个配方。
 
  事实上,目前奶粉新政的聚集效应正在体现,贝因美三季度单季销售增长53.8%,净利润同比增长92%;1-10月,君乐宝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10%,核心产品销售额增长超过300%,仅10月份单月订单量就超过4亿元。
 
  刘森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注册制将对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帮助,以往代工奶粉厂可以生产几十个品牌的产品,但如今一个工厂最多只有3个品牌系列,意味着小企业的生存难度加大,集中度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兼并重组才容易推进。
 
  在他看来,君乐宝目前不排除未来采取收购的方式来扩充产能,但会对工厂的工艺、设备、自控奶源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据行业人士透露,部分贴牌奶粉产品年销售额过亿,数字甚至超过了小型奶粉工厂的自有品牌,因此不少国内外小型奶粉工厂正在对有规模的贴牌奶粉品牌进行收编,这或减慢小厂被淘汰的速度。
 
  对此宋亮表示,注册制新政对于集中度的提升才刚刚开始,虽然部分贴牌品牌借助小厂拿到了名额,但随着国内外大的奶粉企业品牌的渠道深耕,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激烈,中小企业受市场影响较大,未来行业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