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贝类中毒

2006-06-06 00:00IP属地 火星9330中食网中国食品网
  【中毒原因】织纹螺、紫饴贝、扇贝、夜光螺以及海菊蛤属、隔饴贝属、碎渠属等贝等。毒性物质主要为 11 - 羟石房蛤硫酸酯毒素。贝类中毒的发生与水域中甲藻类大量繁殖有关。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被贝类富集,当人食用贝肉后,毒素迅速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

    【中毒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2.症状:开始时,唇、舌、指尖麻木,接着腿、臀、颈部出现麻木,然后出现运动失调。中毒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意识清楚,有些病人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随着病程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者常在 2 3 小时内呼吸麻痹而死亡,死亡率约为 5 18 %,如经过 24 小时免于死亡者,则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

    1.在海藻大量繁殖期及出现所谓“赤潮”时,禁止采集、出售、贩运和食用贝类。

    2.在贝类生长的水域采取藻类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有毒的藻类大量存在,即有发生中毒的危险,有关部门应定期预报,有关人员应注意收听。

    3.贝类的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应注意去除。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福建赤潮引起食用贝类中毒,盘点那些容易引起中毒的海洋生物毒素及细菌
核心提示:近年来,因食用有毒的鱼、贝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除上述麻痹性贝类毒素外,小编在此盘点一下那些容易引起中毒的海洋生物毒素。

0评论2017-08-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