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农业农村部于湖北随县举办的“丰收季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活动中,长治市屯留区王公庄村的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项目表现突出,玉米亩产高达1346.5公斤,成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的典型成功案例。
在今年上半年晋东南地区遭遇严重旱情的情况下,屯留区何以实现玉米单产的历史性突破?长治市屯留区李高乡王公庄村的种粮大户靳水泉揭示了其中的关键:优良品种是基础,先进技术作核心,专业化服务作支撑。专家在测产过程中,在三个不同地块随机选取了4个玉米棒,总重1.825公斤。剥粒后籽粒重达1.55公斤,计算出籽率为85%。使用专业水分仪测得实际水分为30%,按照标准折合为14%水分后,需乘以系数0.805。最终测算得出,王公庄村水肥一体化田块的亩产1346.5公斤。整个过程在中央电视台的全程见证下完成,确保了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屯留区农经中心主任侯学增表示,单产的显著提升,关键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精准调控,实现了节水30%、节肥20%。同时,选用了耐密植、抗倒伏的优良品种,使每亩种植密度提升至5200株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提供了全程跟踪指导,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协同作业,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精准落地到田。
据悉,“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已成为屯留区农业增产的两大法宝。在“藏粮于技”方面,屯留区集成推广“五良”融合模式——良种、良技、良田、良机、良法,为农业注入“智慧”动能。在今年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当地紧盯小麦、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及时实施“科技壮苗”“一喷三防”等精准管理措施;无人机植保、北斗导航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山西农民报记者 何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