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心研究员作为主要负责人撰写了光敏抽穗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影响水稻光敏性抽穗期的分子调控网络,为水稻种植区的扩展和环境适应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谢勇尧副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撰写了杂交稻育性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杂交稻育种中雄性不育和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阐述,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指明了方向。(文图/生命科学学院 赵秀彩)
猪蓝耳病继发细菌感染之谜揭晓
0评论2025-09-28487
自筛型微藻可显著提升畜禽养殖污水净化
0评论2025-09-28483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柏连阳院士团队揭示醌类化感物质DMBQ调控植物根部生长的分子机制
0评论2025-09-2864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灌浆速率对小麦淀粉积累及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0评论2025-09-26719
台风后水产养殖防范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要点
0评论2025-09-26726
接种发酵新技术助力贵州白酸汤标准化生产
0评论2025-09-22850
关键蛋白让猪“长肉”更高效
0评论2025-09-22793
马铃薯“吃饭”也要“量身定制”:差异化养分管理助力提质增产
0评论2025-09-22809
新型污染物筛查有了新策略
0评论2025-09-22476
高温增强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获解析
0评论2025-09-2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