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养生,是要“动”还是要“静”?

2015-10-27 10:38IP属地 北京市 鹏博士宽带10360医药网
   “蜉蝣翻飞一日寿,龟卧泥潭千年活”。对于养生,有人主张“动”,有人主张“静”,那么到底要不要运动呢?

    运动能力越高 死亡率越低

    朋友圈上,每天被步行的人刷屏;西湖边,一大早到处是锻炼的人;钱塘江边,汇集了一群群的夜跑族……

    但是,不少老中医也认为,生命并非在于运动,而在于静养。到底该动还是该静,很难下定论,我们先来看看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康复治疗中心主任林坚的观点。

    林坚介绍,国外有项“男性运动能力与死亡率的研究”证实,在不同的疾病危险因子的情况下,运动能力越高,死亡率越低。日本也有研究认为,经过相应训练后,老年患者无论在10米步行,还是2分钟踏步,精神健康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提高。

    总体来看,可以下这样的结论:

    与不锻炼患者比较,锻炼可降低35%死亡风险。

    运动能力>5METs可明显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

    运动能力的维持与提高是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美国医学会主席Ronald M.Davis就提出,“要广泛宣传适当运动为健康带来的巨大益处,运动处方应该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实践标准。”所以,运动是一剂良药。

    “当然,运动也会带来风险,比如运动损伤等,所以要科学运动。”林坚认为,医疗服务应该为老年患者制定适当的运动处方。

    “运动金字塔”分五层 频率因人而异

    对于老年人来说,怎样运动才算科学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老年人运动的目的是维持基本运动能力,在方式上,要做力所能及活动,不要勉强做事,减少单一姿态时间,培养活动兴趣,多交流运动经验。

    林坚介绍,和膳食宝塔一样,运动也有“金字塔”模型,共分为5层。从下往上,建议运动频次和时间递减。

    最底层是日常体能活动,如走路、爬楼梯、做家务、购物等;

    第二层是牵伸运动:指任何把身体拉长的运动,如做体操、拉伸运动、瑜伽等。牵伸可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减少伤痛,使机体活动轻松自如,增加老年平衡能力。

    第三层是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可改善老年人心肺功能,改善糖脂代谢。有氧运动有强度大小:最低强度,如散步、打太极拳、开车和购物等;低强度,如跳交谊舞、下楼梯运动、平地骑车等;中强度,如平底慢跑、打羽毛球、上楼梯运动、做广播操等;大强度,如跳绳、游泳、打篮球等。

    第四层是肌肉练习,又称为抗阻运动,指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如重量训练、仰卧起坐、弹力棒、拉力带等等。抗阻可以让老人肌力、肌耐力、肌肉容量增加;刺激骨形成,减少骨丢失。改善糖脂代谢作用强,特别是Ⅱ型糖尿病和中老年高血压。

    第五层是静态活动,如坐着看电视、看报纸等。老年人要养成“猴子屁股坐不住”的习惯,要尽量缩短静态时间,不要连续60分钟。

    怎样把握运动频率呢?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运动频率的选择要遵循超量恢复原理,每天或隔天一次是一个合适的频次,要避免一次过量运动或者骤动骤停。“运动完,如果第二天自己感觉不累,精神状态很好,就可以继续运动。如果第二天腰酸背疼,疲劳乏力,就要休息,继续运动只能带来伤害。”林坚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如何选用合适的保健品

0评论2023-02-03136882

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治愈吗?

0评论2022-09-16143905

春季养肝,睡比吃重要

0评论2021-03-2914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