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GDP占全国约50%、人口占全国约70%。随着县域企业和消费者应用电子商务日益广泛和深入,电子商务对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日益显现。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县域网购消费额同比增速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2012年县域人均网购54次,超过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网购39次。相应地,县域人均网购金额也超过一二线城市。究其原因,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致使实体零售商店还不够发达,积累了大量未得到满足的商品购买需求。而网络零售作为线下购物的一种替代渠道,刺激消费增长的同时,又释放了居民的消费潜力,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多样化的需求。可见,县域拥有巨大的消费人群,是未来消费市场新的增长极。
而我省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素有“长白林海”和“动植物立体资源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大省,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0.11% 资金 研报]。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排名在前10位的我省就有6个县。但是,由于缺乏高端品牌培育、策划、包装、宣传,农产品物流技术滞后,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步伐缓慢,流通引领生产消费的先导性作用发挥不够,导致我省优秀品质的农产品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相应的没有在县域电子商务这块“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如何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叩开我省发展县域电子商务的大门?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首先,应提高当地企业与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与一二线城市不同,县域地区较为缺乏市场概念和服务意识,运营能力需要提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借鉴和学习其他县域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如恩施州以自身形象为推手,提出“一个电商平台+一批电商企业+大量实体企业”的综合产业发展模式,以电商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产品销售。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农副产品往往具有保鲜时间短、运输条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更需要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实现农副产品与全国销路市场的无缝对接。
第三,电子商务的应用主体是企业,应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对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营销全过程的优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进而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示范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产业带动能力。